郭紅英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教育必須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開始,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從教師教學課堂內情況入手,淺析了興趣在目前教學中的重要性,淺談了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趣的培養,旨在培養學生以數學為樂的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以期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學習興趣;小學數學;培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在啟蒙教學中沒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可能就會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情緒低落,甚至不利于學生的以后發展和課堂的教學。因此,在教學前應該充分了解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通過教師自身已有的教學經驗,合理創設出形式多樣的引入方式方法,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同時有效地構建愉悅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深深地觸及學生的心靈深處,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巧妙地做到拋磚引玉,把握課堂提問技巧和方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和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值得我們探究的課題。
一、合理利用教材,充分發揮生活素材
教材中的題型設計盡管練習形式比較單調,但是仍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因此,要合理利用教材自帶的布局格式和習題,以教材為模板和參考對象,在授課過程中合理加入各種生活元素,將教材上公式化的教學模式與學生生活當中的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常見幾種量分別為:元、角、分;厘米、分米、米;克、千克;時、分、秒。在我們成人的思考能力下認為這些知識極其簡單,但是學生對這些常見量的理解和掌握卻有較大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合理有效地加入生活元素,既方便學生理解,又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二、合理的提問,擴充學生思考空間
一個好問題的提出,促進學生“舉一反三”,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僅僅為了提問而提問,脫離了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提問的問題不能被學生所理解。因此,當我們在提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我們一定要清楚提問的對象,他們是剛學習不久的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提問時一定要把握好度。例如,當教師問道“好不好”“對不對”之類的問題時,一般情況下學習稍好的學生就會脫口而出,而那些學習一般或者較差的學生就會放棄思考的想法,附和著其他學生一起回答,這樣的提問看似活躍了課堂氣氛,但是沒有起到問題所問的意義,沒有實際價值,這類問題問得太平直、太簡單,學生思考過程也趨于簡單化,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特別是中等和中等偏差的學生。然而,當問到的問題“太迂曲,太深奧”時,學生思考了好一會兒,仍然不會,甚至連問題的要點還沒弄清楚,像猜謎語一樣,或者問題問得模糊不清,學生盡管說出了答案,但是很難判斷對或者不對,像這樣缺乏啟發性、探究性的提問是數學教學的弊端,它不能使學生思維與教學產生共鳴,相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把握好問題的難度與表達的方式,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可以使學生養成愛思考的好習慣。
三、合理營造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把學生的思維漸漸帶入我們所設定的情境中來,使學生充分理解問題的含義,并積極開動腦筋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小學生喜歡的游戲情境、動畫情境、故事情境等,將抽象的數字和公式與這些有趣的情境相結合,達到看似娛樂實則學習的目的。例如,在給小學一年級學生教“十位數內的加法或減法”時,可以將數字的相加與小學生最喜歡聽的故事相結合,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傳授知識:“森林里最近發生了盜竊案,因此黑貓警長開著飛艇去抓小偷,發現一共有6只小偷老鼠,于是他拿出手槍當場擊斃了4只小偷老鼠,剩余的小偷老鼠聽見槍聲偷偷地逃跑了。同學們,你知道有幾只小偷老鼠逃跑了嗎?”設計這樣簡短、有趣的故事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處于主動探索學習的狀態。學生紛紛躍躍欲試,積極思考,將本來就枯燥無味的數學計算變成了一道美味的數學大餐,不僅學到了知識,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巧妙利用道具,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學習的過程不僅是數字的組合,而且有圖形的分類與歸納。因此,在學習“抽象”的概念時,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例如,圓的定義是:當一條線段繞著它的一個端點在平面內旋轉一周時,它的另一個端點的軌跡叫做圓,然而文字的描述不能使學生理解什么是圓,講解圓的特性更是無從下手,所以教師可以自己做一個漂亮的圓形卡片在課堂上講解,這樣既利于學生理解圓的定義,又能夠根據圖形猜想出其具有的特性。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恰當的道具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加易懂。
五、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直觀演示教學內容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主要表現在多媒體的應用,然而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求知欲,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鐘表”這一內容時,可以設定一個具體的動畫情節:剛開始一只小刺猬起床了,鐘表的時間為早晨6點鐘,這時畫面可以稍微停滯,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現在是幾點鐘?隨著時間的變化,小刺猬開始了一天的活動,有吃飯、游泳、跑步、跳繩、睡覺等一系列活動,每次畫面播放到鐘表時間時,畫面開始停滯,教師可以問問學生小刺猬什么時候、在做什么?這樣的趣味教學使學生迅速被這有趣的畫面及聲音所吸引,每位學生都認真觀察并思考,當提問時也搶著回答,從而很順利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活躍了學生的求知思維。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有很多,不僅在課堂內可以,在課堂外、在家里都可以不經意地去培養。例如,給學生講數字故事、猜數字謎語、做數字游戲、聽乘法口訣和加法音樂等等,甚至學生在玩耍的過程中一個簡單設問,甚至一句無聲的體態語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培養學習興趣是為了讓學生有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學、想學、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