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英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象創造,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可以培養其主動學習的能力。那么,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呢?筆者通過本文簡談之。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能力;培養
自新課標頒布實施以來,“合作學習”已悄然走進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是較“個體學習”“競爭學習”更優化的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使學生間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地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象創造,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主動學習的能力。那么,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呢?
一、誘發學生合作學習的欲望
合作學習是一種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認知過程,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時,需要教師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結論確定不了是否準確,急需和別人交流,聽取別人意見的欲望,在這種情況下就使學生恰到好處地進入合作學習的情境,使合作學習達到最佳狀態。如在教學《統計的初步知識》這一課時,先讓學生自己看著電視屏幕統計在5分鐘內通過學校門口的車輛及人流,學生興趣較高,個個想做一個小統計員,在說開始后,同學們是一會兒看,一會兒記,弄得不亦樂乎。此時,教師及時提問:“那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這時在學生的心中有了一個強烈的愿望:最好有同學跟我合作該多好呀!經過同學們的討論,最后達成一致意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每人統計一種車輛。針對學生提出的建議,教師立即加以采用。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了統計,學生的興趣高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合理的安排小組合作
在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變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層異步”的方式重新組合。就是將同一班內的學生按學習基礎與能力動態分成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習小組,一般4至6人為一組。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
三、指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的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小組合作推導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幾點合作建議:
(1)想與三角形有關的那些圖形。
(2)用多種方法驗證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3)思考公式推導過程對我們的啟發。
四、小組合作學習應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自主探索這個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教師要有意識為學生提供探索空間,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使學生體會到了合作創新的樂趣,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
五、教師當好指導者和引領者角色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在合作學習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講清合作學習的具體要求,每一個步驟該怎樣做,目的是什么?還應該通過適當的示范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積極采取討論、舉例、引證、實驗、診斷、歸納、演繹等探究形式,有效地開展小組的合作性學習。合作學習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給學生一些嘗試合作的時間。另外,適當的完成一些小課題也是積累合作經驗、培養合作意識的有效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始了合作,在合作中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和應用價值。
六、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我們的評價應注重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應圍繞著學生如何提問,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解決問題等進行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如:五年級梯形的面積的教學過程中,在新課開始,讓學生猜一猜怎樣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學生有的說:“轉化成三角形。”有的說:“轉化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各有見解。這時又追問:“你們是怎樣想到的?”學生回答:“我們想到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推導的過程中,就是先把他們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所以我們想到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也許也是運用這種方法的。”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肯定:“真棒,你們會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大膽的假設,這是學會數學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鼓勵和導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