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凱悅
摘要:作者是一位年輕的小學音樂教師,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都不甚豐富。但由于及時學習了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興趣,而且將悅耳的音樂、迷人的場面、優美的歌聲融為一體,使學生更能直觀的感受到音樂之美,進一步達到了拓寬知識面、豐富想象力、提高鑒賞力、強化表現力、培養情操的較好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音樂;教學應用
隨著學校現代化辦學條件的改善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音樂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越來越顯示出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獨特作用,可以將悅耳的音樂、迷人的場面、優美的歌聲融為一體,使學生更能直觀的感受到音樂之美,進一步達到激發興趣、豐富想象力、培養情操的最佳效果。歸納自己的體會,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妙用。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音樂課是情景交融、聲情并茂的課。學生見到了景才能生情,有了情才能將歌曲演唱得聲情并茂。為此,在音樂課導入部分應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創設出必要的情景,在導出課題的同時讓學生入境,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譬如,在教小學三年級《海鷗》一節音樂課時,很多學生既沒有見過海鷗,又沒體驗過海鷗與人們和睦相處的情景,也很難帶著情感演唱好這首歌曲。我就先選擇了幾幅關于海鷗仰望長空、擊風搏浪,以及海鷗與人們和諧相處的多媒體課件畫面,展現在同學們的眼前。“海鷗不畏艱險,永遠是我們的好朋友,走進海鷗,學好歌曲”的印象,立刻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油然而生。很多同學都驚呼了起來:“呀!海鷗太勇敢了,太可愛了,我們快學唱這首歌曲吧。”當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后,我再因勢利導的教學生學唱歌曲,學生很快就能夠形象逼真的演唱這首歌曲了。由此可見,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不僅可以自然地導出課題,而且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選擇情景,化解難點
實施小學音樂素質教育,學生不僅應學會唱歌,而且應學會打擊樂器等相關技能。但在打擊某些樂器時,如果沒進行過實地觀賞和模仿,是很難打擊準確的,更難打擊出情感來。為此,在給小學生上有打擊樂內容的音樂課時,就應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作用,先讓學生看到別人如何打擊,再讓學生模仿著自己去打擊。譬如,我在給小學三年級學生上《鴨子拌嘴》一節音樂課時,為了突破“能夠試用小镲進行即興演奏”的教學難點,于是我就先從網上下載了鴨子拌嘴圖片和《鴨子拌嘴》打擊樂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和體驗,然后再讓學生用小镲或相當于小镲的器具進行模仿演奏,很快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幾名演奏的同學不僅打奏效果惟妙惟肖,而且入情入境,妙趣橫生,博得全班同學陣陣掌聲,使教學難點問題輕而易舉的在視頻播放中得到了化解。
三、借用情景,理解歌曲
我們在給小學生上音樂課時,不僅應教會他們演唱歌曲,而且應讓他們理解歌曲,還應讓他們懂得怎樣做人的道理。為此,我們在教學生學習唱歌時,就應通過多媒體先進技術手段先讓學生理解歌曲,再教他們學唱歌曲,并潛移默化地教給他們如何做人的道理。譬如,在講授三年級《雷鳴閃電波爾卡》一節聽賞課時,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舞曲的創作和演奏必須接近大自然和生活實際的道理,我先播放了雷鳴閃電視頻,然后再播放《雷鳴閃電波爾卡》舞曲,并讓學生比較二者是否接近?學生進行比較后,更加親身感受到了作者采用描繪性的手法,以生動逼真的造型性音響表現了大自然中電光閃閃、雷聲滾滾的景象和人們興高采烈、縱情起舞的場面。這樣,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本首舞曲的理解,而且為今后練習創作舞曲奠定了基礎。
四、參照情景,表現歌曲
小學生不僅愛唱歌,而且喜歡表演歌曲,但表演的動作又往往不到位。為此,我們在上小學音樂課時,除了老師做示范外, 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結合教學需要下載一些載歌載舞的視頻,供學生學習效仿,不斷豐富他們的想象和表現力,并進一步規范他們的舞蹈動作。譬如,小學三年級《豐收之歌》就是一首很適合學生邊唱邊表演的歌曲,上課時先從網上下載了兒童演唱《豐收之歌》的舞蹈視頻,讓學生一邊跟視頻學唱歌曲,一邊模仿視頻中的兒童舞蹈動作學習表演,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而且提升了學生表演水平,很受學生喜歡。他們學習的非常起勁,不大一會兒就能用比較規范的動作載歌載舞的演唱此首歌曲了。
五、源于情景,學習創編
小學音樂課,教師不僅應教會學生學習唱歌、跳舞、打擊樂器、欣賞歌曲,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簡單歌曲的創編,并應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教育。這就需要通過多媒體視頻,讓學生了解和看到很多小學音樂歌曲都是源于生活、源于情景的,并懂得生活和情景是創作歌曲源泉的道理,從而進一步產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同時明白只有源于生活、接近情景的歌曲才能受人們的喜愛,才能永唱不衰的道理,這是學習創編歌曲的基礎。譬如,在教授小學三年級音樂課《小放牛》和《大海啊,故鄉》等歌曲時,我就先下載了趙州橋、大海等圖片和視頻,讓學生觀看和討論,既讓學生進入情境,又讓他們真正懂得了生活是創作歌曲基礎的道理。很多同學都在觀看圖片和視頻后的討論中,找到了如何創作歌曲的答案:要想創作出深受兒童喜歡的歌曲,就必須深入到生活中去。 在此基礎上,我又穿插下載了家鄉的避暑山莊、外八廟、雙塔山、白云古洞、壩上草原、塞罕壩林場、霧靈山、潘家口水庫等自然景觀和美景進行教學拓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承德,熟悉承德,并在觀賞承德美景的同時,增添創編歌曲的素材。然后,我再指導學生參照所學歌曲進行創編。令人可喜的是,當學生看到這些家鄉美景后,很多學生都能模仿著所學歌曲,緊密聯系家鄉實際,進行了簡單的歌曲創編,歌頌了家鄉,歌頌了承德。
總之,小學音樂課教學需要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制作精美、動人的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更能巧妙地把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鑒賞體驗緊密結合起來,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鑒賞力和表現力,這也是帶領學生走入神秘、色彩斑斕而又動人的音樂殿堂的最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