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蓉
[摘 要]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在口頭和筆頭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側重培養閱讀能力,并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為繼續學習和運用英語打好基礎;所以我們應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讀寫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優化課堂;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讀寫能力
自從新目標英語教材GO FOI IT進入中學課堂后,中學英語教學擺脫了“聾啞癥”現象。但是,以教室為唯一陣地的教學模式卻沒有多大改變,學生的學,也僅局限于課本之內,而忽略了言語技能的培養,缺乏語言應用交際能力。其次,我們學校很多學生都是農民工的孩子,絕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很多學生平時做作業,考試時,經常閱讀,完形的題目不認真做,作文不寫,造成學生讀寫能力特薄弱。
一、優化課堂教學 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英語教學過程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體的認識和發展過程。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一般說來要經過四個階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過程。英語閱讀課教學也應遵循這種規律。"導"就是為了感知教材,"讀"是為了理解教材,"練"是為了鞏固和運用知識。
(一)導入---感知教材。這是知識的輸入重要階段,這種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他人實踐經驗的總結,為了理解和掌握這種知識,學生必須有感性認識作基礎。為了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好閱讀前的導入工作,即激活。
1.談論有關的話題,利用多媒體出示有關的畫面、實物,或一首歌曲和音樂等,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對閱讀對象背景的了解,為學新課作好充分的準備。
2.設置情景,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讀的需要,帶著目的去讀。
3.幫助排除可能影響學生理解的生詞障礙。可以用以舊引新的方法學習有關生詞、短語。以及在課文中猜測詞意。
以上所有這些熱身活動意義在于使學生帶著目的和愿望去讀,變被動式閱讀為主動式閱讀,也有助于形成閱讀技巧,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二)讀---理解教材。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能感覺它。理解教材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辯證過程,學生對閱讀對象有了感性認識,給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礎。閱讀理解的策略可分下面幾種:
1.略讀(Skimming):布置任務(理解大意)→略讀→檢查。
2.精讀(Intensive Reading):布置任務(抓細節/找主題句/猜詞義等等)→按具體任務要求去讀→檢查。
3.熟讀(Proficient Reading):布置任務(詳細理解全文)→細讀并劃出段落、重點和疑點→檢查。
4.研讀(Study Reading):布置任務(反復閱讀課文,反復思考)→研讀(力求從所讀內容中受到啟發,活躍思想,創造性地對待課文所提供的知識和結論,進行推測)→檢查。
最后:小結(Conclusion)
以上閱讀理解經過了"讀→議→再讀→再議"的往復,以及"整體理解→局部理解→整體理解"的過程,為鞏固和運用知識打下了基礎。
(三)練---鞏固知識與運用知識(Consolidation, Practice)這是輸出階段.學生在理解教材后,為了牢牢記住所學的知識點,防止遺忘,需要做多種形式的訓練。
練習的方法有:
1.問答--就課文提問題。提問可以是記憶性問題(答案是課文中現成的);理解性問題(答案在課文里,要經過歸納);應用性問題(答案要求運用課文中的語言知識);創造性問題(答案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發揮其創造性);評價性問題(答案要求學生表示個人觀點)。
2.角色扮演(Role Play),雙人或小組活動,教師為參加者配角色,設置情境,讓他們身臨其境,以身份說話。
3.復述課文,這是課文教學較常用的以內容為中心的練習之一,可由引導式復述逐步進入自由復述。引導方式有:提綱、關鍵詞、圖表及圖畫。復述要防止背說。
二、以寫促讀,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一)課堂教學,讀寫結合
1.熟讀教材→改寫(Section A ,B)的聽力材料、仿寫Section B 3a→評導修改→變通拓展(有能力的學生)。初中學生,尤其是本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信息量小。因此,寫作訓練開始階段以改寫、模仿寫為主要實踐方式。同時要注重修改評導,以引導學生正確作文,提高英語學習質量。
2.寫100字左右的閱讀文章摘要(針對八年級,九年級單元后的閱讀理解),是對一篇文章的主題思想的簡單陳述。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運用課文中一定量的語言知識點,寫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摘要,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有能力的學生)。
3.看圖、命題作文,以本單元的話題為主,能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點,并學會運用。
(二) 作業設計
每周一篇,仿寫,看圖作文或命題作文,寫作內容或是教材的延伸,或是身邊的人或事,以每個單元的話題為主線,使學生有據可依,并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點,結合他們的實際生活,完成寫作。對基礎差的同學可以適當的降低要求(以改寫和仿寫為主)。
(三 ) 重視評價
評價的方式有教師評改、學生自評和互相反饋等,這些評價方式會使學生更加明確學習方向,更多地獲取學習經驗,同時也可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但在互相反饋時要求學生以信任、誠實、公正的態度,坦誠相對,友好交流。
(四)佳作匯編
重視教學過程,強調知識的探索歷程,重視獲取的結果,注重發展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我潛能,這是佳作匯編的基本理念。每個學期二次,一個學生從自己的作品中選出最滿意的,交由班級統一評選,選出其中的優秀作品,匯編收集,裝訂成冊,使學生有一定寫作成就感,培養他們學英語的興趣,這是進行佳作匯編的真正目的。
通過讀寫并舉這種教學模式,是全面發展學生英語素質,有效提高學生讀寫創新能力,提高語言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Go For It”詞匯容量大,閱讀量增多,難度加深等特點,如何選取教材,處理好聽、說、讀、寫等四項技能的聯系過度,填補知識與知識間的空隙,建立科學的訓練序列,使學生的言語能力,閱讀能力,書寫能力綜合提高,是我們在以后教學過程中需要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