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清
摘要: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雖然讀表面看起來簡單,但是它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備受老師和學生的喜愛。
關鍵詞:朗讀;感悟;作用
本文從讀的“量”“度”“質”三個方面來簡單談談其中的點滴。。
一、朗讀中“量”的重視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告訴我們讀書在于勤勞,“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告訴我們要鼓勵孩子自主讀書。但是我們老師卻有一個誤區,他們認為學生自主讀書根本不能得到知識與感悟,所以就一味地傳授給學生現成的知識然而給學生自己閱讀的時間很少,接著教師便開始對文章進行分析,學生便在云里霧里,原因是因為學生對文章沒有太多的思考時間,沒有對文章理解也就自然不能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只有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學生才能從文章中感悟到真諦,否則就是老師的見解而不是學生的收獲。時間久了,學生會有一種依賴的心理,不會通過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問題,只會接受現成的東西。所以教師不能剝奪學生閱讀的權利,反而要鼓勵學生勤于閱讀和思考,不斷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學生通過自己的見聞感才能得到他們所想要的,提高他們的修為。作為老師,我們更多是起引導作用,關鍵還是看學生自己的心得體會。
如教小學課文《白楊樹》可以設計如下: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正因為教師給了學生自己讀,自己思考的時間,因此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不用教師解答,其他的學生就幫他們把疑難解決了。相信學生,學生就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不是嗎?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提前學習,整體把握;讓學生自己明白文章的含義。掌握借物喻人的寫作技巧。
二、細細品味,用心感悟
我粗略的總結了一下,小學階段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聯系上下文是理解句子含義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含義深刻的句子一般是在事件或情節的推進中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引起讀者思考,引發讀者感悟。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細細品讀,句子含義便會迎刃而解四年級下冊《萬年牢》中結尾有這樣一句話“父親教導我做萬年牢,就是要做個可靠的人,實實在在的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父親的教導使我一生受益。”學生只要聯系前文就會知道父親的教導是做事實在,做人實在,做生意實在。
2、抓住關鍵字詞體會句子含義抓住關鍵字詞,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句眼,把住了句子的“脈”,理解起來就簡單了。例如六年級下冊《跨越百年的美麗》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后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堿的點點燒痕。”教師只要引導學生抓住“可能”就能體會到居里夫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這種對科學執著的精神。抓住“一噸”、“一鍋一鍋”和“終日”就能體會出她堅持不懈的精神。
3、聯系生活實際揣摩句子含義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資源庫。有些句子在教師無法用言語闡明時,學生卻可以用自己的體驗告訴老師。例如《落花生》一文中“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句話。學生就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說出清潔工人不講體面卻對人有好處。一些小偷,雖穿得體面但對別人沒有好處。
總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在教給學生方法的同時,還要進行長期的訓練。這樣學生在讀到一句話時,才能迅速判斷使用何種方法去感悟理解。
三、融情與讀之中
真正的閱讀文章是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中和作者共鳴。我們只有把自己想象成寫作時候的作者進入作者的世界才能明白作者當時的心情。老師講解時或許只是老師的見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所以我們只有自己走進作者的內心才能有與別人不同的看法。學生通過不斷閱讀,情感態度自然顯現出來。我們教師要多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提供更多的閱讀機會給學生,使學生每當閱讀的時候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幅畫面,這樣的閱讀才達到了一種境界,透過表面的字面意思掌握更深層次的含義。
《松鼠和松果》是第二冊教材第三單元的課文。這單元的教材都是圍繞著“愛護環境”這一主題編排的。《松鼠和松果》是一個充滿著環保意識的美麗的童話,講的是一只松鼠在摘松果吃的時候想到: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要是那樣,他的后代將沒有食物、沒有住處了。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每次摘松果,摘一個,就在土里埋一個。經過一場春雨的洗禮,在松鼠埋松果的地方,長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樹。我們可以以形動情:讓學生直觀感受,豐富表象,以形激情。在《松鼠和松果》這課的教學中,多媒體里多次出現松鼠可愛的形象。學生對這只松鼠產生了良好的印象,深深地喜歡這只松鼠了。也可以以聲動情:在對松鼠形有了感知,老師又利用多媒體設置了有感情的朗讀的環節。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進一步體會課文的主旨,達到以聲動情的效果。通過這些方法,學生就能體會到作者的心理感受。
我們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鼓勵學生多去自主閱讀。當然閱讀也不是淺層次閱讀,必須要深入體會,只有這樣才能說是閱讀否則只能是粗讀,體會不到字里行間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