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
摘要:以人為本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在教育過程中要重視人的價值,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受教育者的地位,從而體現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本文對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進行了介紹,概述了實施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意義,分析了當前我國小學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構建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的策略,寄希望對推進我國新時期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的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以人為本;小學教育;管理模式;教育教學
一、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內涵
著名教育家赫伯特(R.Hubert)曾經說過“人是通過發展與教育的過程,經過若干階段才真正成為人的,所以需要借助種種作用來促進成長,教育的目的使用情感來促使學生個性化,加強人與人的親近和合作”,教育活動是培養人的活動,而且是培養有個性的人。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管理活動都必須是教師和學生服務的,以教師和學生為本,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
二、實施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意義
(一)實施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是順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要求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知識經濟已經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類信息技術與日俱增,人們每天的生活都在不斷發生變化,高新技術正在一次又一次的改變人們的思維和習慣。技術的發展源于人類的創新,是人的知識、智慧和能力的結晶,由此可見,知識經濟時代尤其重視科技的創新和人類潛能的開發利用。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的創造性,人的文明程度越高,社會的發展程度越高,人的價值和地位也就越來越高。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人才,特別是培育高素質、有創造性的人才,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必須要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采用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手段,改變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認真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不斷學習新知識,順應時代發展對人文教育的需要。小學是人生教育的第一步,教育管理必須要重視人的主體地位,促進人自身發展成才。
(二)實施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是構建人性化管理氛圍的需要
在傳統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下,學校占據了絕對的主體地位,通過各種各樣的制度來約束教師和學生的行為,從而確保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一切為了學校工作任務的完成。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只是應試的機器,使學生喪失了本應有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事實上,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他們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希望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因此,小學教育管理應當要充分考慮教師和學生的成長,給他們構建人性化的管理氛圍,使他們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面向未來,全面發展。同時,人性化的管理氛圍也有助于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溝通,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與支持,從而更好地完成小學教育的目標,發揮小學教育的價值。
三、當前我國小學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傳統教育觀念陳舊落后,缺乏先進的管理經驗
國內很多地方的小學管理者還在實行傳統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這種教育觀念對于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非??粗?,卻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和思想素質的提升。作為學校的管理者,缺乏先進的管理經驗,還在根據以往的經驗在教育和管理學生,這顯然對于學校的長遠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管理缺乏民主,教師主體嚴重缺失
教育管理并非學校校長一人的職責,而是一個多元的管理主體,包含個體、群體和領導者三個基本要素,教師在教育管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小學管理中,就是校長和其他領導安排和制定方針政策,教師只需要按照方針政策執行就可以了,學生成績好就可以代表這個教師非常優秀,教師也不需要其他創新,這樣的教育管理模式明顯忽略了教師的主體地位。另外,學校這種管理模式也是不民主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幾乎沒有話語權,也沒辦法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創新教學方法,對于教師的積極性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三)應試教育影響下,管理過于注重考試結果
應試教育是當代中國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學校管理從上到下都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進行,學校開展教學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能夠有個好成績,教育功利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學校管理者只看重考試結果,卻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于培養學生個性化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習慣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四、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小學教育在學生人生教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屬于教育的起始階段,因此,小學教育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其中,教師和家長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學校管理者要善于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正確處理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關系,同樣也包括與學校的關系。學校管理者要注重教師與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不能按根據以往經驗安排教學,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同時也能夠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校要用人文關懷來關心每一位教師,深入了解每位教師的教學情況和生活狀況,切實解決教師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項困難。另外,學校還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可以鼓勵家長參與到學校管理當中來。
(二)逐步完善學校民主管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
民主管理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有助于幫助廣大教師參與到學校教育管理當中,調動他們教學的積極性,樹立主人翁的意識。學校民主管理在發揮教師主體作用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學校管理者決策的科學性,有利于學校的不斷創新和長遠發展。為了保證學校民主管理的順利實施,學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相關制度,并成立專門的民主管理部門,要求學校重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鼓勵教師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當中去。為了全面實行民主管理,全校的教職工都應該參與到學校管理當中,讓學校的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和現代化。
(三)構建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營造和諧學校
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是當代學校教育都在追求的目標,特別是我國一直在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學校教育管理對于構建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至關重要。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不僅能夠給教師和學生以精神上的鼓勵,還能夠引導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校園文化是展現學校教育理念、辦學特色、師生關系的重要平臺。加快構建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不僅僅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為了給教師和學生創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校園環境,讓教師感受到濃厚的人文廣懷,從而在工作中更加努力,把自身的快樂和幸福傳遞給身邊的學生。同時,和諧校園還有助于學校內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產生強大的向心力,推動學校健康向前發展。
(四)提高管理者素質的與自我發展
任何一個管理模式和管理自由度都存在一個核心的人物作為靈魂,支持這個模式和制度的運行。潛在力量和顯像力量失衡時,將會導致管理上的動蕩。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體現出管理的自主性、民主性、錄活性和發展性等特征,這對學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謂“教書育人”就是通過“教書”這一手段和過程達到“育人”的目的,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功能,所有老師都有育人的職責,學校道德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的道德素質決定的,教師及各類管理人員要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的行為產生影響與作用,確立全員育人和全程育人的觀念,要求學生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經濟社會形勢和發展趨勢,面對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影響,能夠因勢利導做好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
五、結束語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學教育管理模式創新也成為了當前小學教育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構建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就是本著關心人、照顧人、尊重人、培養人的想法來進行教育教學管理。教師和學生不僅僅是管理的對象,更是管理的主體,要把他們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充分發揮他們的個人價值。
參考文獻:
[1]董明善.人本管理模式下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探索[J].文教資料,2012,05:141-142.
[2]鄭路.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探索[J].家教世界,2013,10:42-43.
[3]蘇為.堅持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J].學周刊,2014,11:12.
[4]王麗香.以人為本的小學學校管理模式研究[J].才智,2013,33:51.
[5]金勝娟.論小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5,13:24.
[6]李心紅.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1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