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箭
摘要: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老師和學生都忽視了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大部分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計算法則以及理論運用上。但在新課改的貫徹落實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明顯,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時間越來越多,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就顯得愈加重要。本文主要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進行探討,為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課堂效率提供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數學教學;改變;傳統觀念;培養;閱讀能力
長期以來,許多數學老師都認為閱讀只是語文教學的事,殊不知在數學里的符號、公式、方程、圖形、圖表以及文字,同樣需要閱讀才能理解。也正如《數學課程標準》所強調的一個新理念:“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包括數學閱讀能力、數學運用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的越多其思維就會越活躍,對問題的思考就會越清晰,有效的數學閱讀會不斷地擴大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對于數學知識的分析以及推理能力就會不斷的提高,同時還不斷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體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其不僅可以促進小學生數學語言水平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可以促進學生探究能力以及自學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因此,小學數學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不斷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讓學生認識到數學閱讀的必要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中,老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實際的解題過程和相互交流中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讀題和解題的過程對學生進行引導。例如在進行長方體表面積的講解時,首先讓學生通過對長方體模型的研究和探討得出其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后讓學生通過習題進行練習:長方體石凳的長是36厘米,寬是28厘米,高是25厘米,計算它的表面積。學生在掌握了其表面積公式之后,很快就完成計算。然后進行另一個題目的計算:一個無蓋的正方體魚缸,其棱長是80厘米,那么做這樣3個魚缸至少要用多少玻璃。學生在進行獨立解題之后,然后教師進行講評,存在一部分學生計算錯誤。老師要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最后得出學生計算錯誤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認真審題。這樣學生就會在潛意識里形成一個慣性的思維,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對題目進行仔細的閱讀,讓學生意識到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的的有效策略
1.積極創設閱讀情境
數學閱讀興趣的激發可以幫助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具有主動性和自覺性。在小學數學的教材中具有極為豐富的學習內容,不僅有精煉的文字語言的描述和有趣的數學符號,還有一部分方程以及求最大公因數和圓周率等十分有趣的數學題,同時教材中的“說一說”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嗎”等環節中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講都是很新奇的,老師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這些有趣的內容進行閱讀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閱讀興趣。如在進行圓講解時,可以讓學生搜集日程生活中和“圓”有關的實物,引發學生迫切認識圓的心理,激發其對數學知識的閱讀。
2.加強示范閱讀和實踐活動
老師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有關材料的示范閱讀時,要利用自己情感經驗去引導學生,利用活潑的數學語言以及形象的手勢和生動的表情調動學生對數學的認知。這樣就能樹立學生良好的閱讀形象,引導學生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科學合理的安排數學綜合實踐,讓學生在講述數學家的故事以及猜數學謎語和做數學游戲等活動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然后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3.加強對學生的數學閱讀訓練
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主要就是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得到強化。
首先,在對數學教材的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在小學數學的教材學習中,老師要引導學生讀出教材和題目中關鍵的詞字句以及未知數,這樣學生就能找出教材以及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和關鍵點,集中的解決問題。尤其是在進行幾何圖形的閱讀時,要引導學生對圖形的性質以及特點進行分析,并讀懂圖形語言和圖形關系,在弄清圖形本質的情況下進行題目的解答。
其次,在習題練習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在進行數學練習時,要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仔細的閱讀,找出已知數以及未知數,弄清兩者之間的關系,找出解題的突破口,同時要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題思路和方法的確定。
再次,在對知識進行總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在每一個單元和章節學習完成后,要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全面的閱讀,然后讓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和概括,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網絡和閱讀方法,這樣就能促進學生不斷的進行數學知識的閱讀,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4.培養學生自覺的數學閱讀習慣
數學閱讀學習究其本質來說是一種自主學習,因此,大多數情況下的閱讀學習應該是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事實上,只有當學生確立起一種超越興趣閱讀觀,基于學習的不同需要而主動閱讀時,閱讀學習的優越性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實踐表明,只有當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其閱讀學習的能力才會產生質的飛躍。為此,應重點抓好課前預習閱讀和課后溫習閱讀。恰當的課前預習閱讀有助于學生獨立獲取新知的能力,學生帶著預習中的問題聽課,必定會增強聽課的效果。課后溫習應該是回憶、解題與閱讀思考的有機結合,不僅能鞏固新知,強化記憶,促進知識系統化,而且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反思,客觀的自身歸因,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 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幫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他們的數學閱讀能力,并以此為核心形成發展、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現代教育研究的方向,也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程的根本要求,更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關鍵。因此,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斷的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從小學開始就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在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同時,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工作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