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衣買爾旦·阿不都熱依木
摘要:教育,一直伴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發展。特別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隨著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而教育體系發展也呈現出多樣化與創新化。特別是對于義務教育而言,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則由傳統的灌輸教育轉變為以人為本的教育形式,而且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即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單一的是知識技能的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雙語教學;能力培養
0.引言
作為一門以邏輯性與抽象性為特征的科目,數學學習的難度性可想而知。即便是在小學階段,而且學生往往難以具備持久的學習熱情,而且課堂互動性不足,也讓教學陷入到新的誤區。而雙語教學則是教學的一種創新,而且教學通過代入一些數學術語的英語詞匯,讓教學體現出更多的教學價值。而就此,筆者將通過本文,就小學數學中雙語教學模式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方面,將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探討。
1.小學數學雙語教學的原則
1.1 平衡原則
對于小學數學雙語教學而言,應當做到相應的平衡,而不能單純運用漢語進行教學,英語教學則淪為形式化的表現;另一方面則不能過于追求創新,而忽略教學的主次性,即完全用英語進行數學教學,這樣不但不能達到教學效果,反而會增加數學教學的難度性,起到適則其反的效果 [1]。
1.2 輔助原則
對于輔助原則主要是指雙語教學的本質應當是數學教學,英語僅僅是一種輔助工具,所以應當體現出輔助性,而不是取代正常的數學教學,而且并非所有的數學教學環節都需要貫穿英語,因為雙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需要通過思考將英語轉變為傳統思維的漢語,再進行理解,所以教學難度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的,若是一昧強調教學創新,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則會在學習過程中舉步維艱,更談不上教學效果提升了。
2.小學數學雙語教學對學生能力的提升
2.1 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雙語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主要體現在教學的帶入感,即如結合情景教學,對學生進行教學誘導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同時也無形之中帶動他們進行不斷思考。例如在認識乘法表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以正常的學習流程背誦乘法表,然后再采用“開火車接龍的形式”讓學生以口頭回答,即由“車頭”學生提出問題:“一乘以一得多少”,第二個學生則回答問題:“ 一乘以一得一”,同時向第三個學生提出問題“一乘以二得多少”,而第四個同學則依次回答,并且提出新的問題,以此類推。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不僅僅能夠了下意識去主動記憶乘法表,同時會思考如何得到運算結果,以達到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同時也增強了數學學習的氛圍[1]。
2.2 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
數學的邏輯性與抽象性往往決定了其入門的難度,即便是在小學,很多學生往往難以通過一般的課程教學了解數學學習的內容,若是普及雙語教學,則更會加大這一難度性,但是如果能靈活運用雙語教學,則能夠達到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效果。即如在未學習乘法前,學生往往對乘法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而在《一百以內數的認識》的課程教學中,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十個十是一百”具體是如何表現的,這時教師則可以采用英語歌曲《十個印第安男孩》讓學生進行數數,進而強化他們的認知能力,即“一個男孩,兩個男孩,三個男孩……”,唱一次代表一個“十”,而學生可以一直唱,教師則通過黑板畫出(以一個小圓圈代表一個男孩),待唱完十次,教師也完成了繪畫,而學生則可以通過黑板展示的小圓圈數,對“十”和“一百”的數量級關系有了初步認知,同時強化了他們的印象[2]。
2.3對學生數感能力的提升
學生的數感能力提升也需要通過雙語教學模式,即以雙語教學作為情景帶入,進而通過故事探索模式,讓學生能夠形成潛意識的數感,進而在探索自學過程中增強這一能力。即如要讓學生形成“多少”的數感能力,則可以“故事應用題”的課堂游戲活動,例如“小明媽媽買了兩個籃子蘋果,其中第一個籃子有5個,第二個籃子有3個,問兩個籃子蘋果相差幾個?”,則由一名學生扮演“媽媽”,然后以道具替代蘋果和梨,然后由另外一名學生扮演“小明”,先進行數數,以英語形式表述出答案,即“兩個籃子蘋果相差兩個”,而這時,教師若要拓展出新的“平均數”課程教學,則可以提出拓展問題,“怎樣讓兩個籃子的數量相等?”,而這時,學生則可以通過將多出的兩個蘋果進行均分,然后各放入籃子中獲得最終答案,從而清晰了解“平均數”的基本概念
3.結束語
綜合而言,雙語教學對小學數學教學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在學生思維、認知以及數感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方面,更具有引導意義和價值。此外,教師在進行雙語教學過程中,則應當適當采用英語教學,而不是完全取代傳統教學,從而保證教學過程主次分明。
參考文獻:
[1] 李鋒.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07(07):146-147.
[2] 沙吾列·努爾曼,賈爾肯·安沙爾,李碩.數學雙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哈薩克族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J].昌吉學院學報 2016,01(0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