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甫++嚴含
摘要:教學資源數字化建設是當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學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校教育資源信息化的基礎。在這方面,基礎教育起步較早,整個體系已經較為成熟。本科院校也逐步啟動了各種數字化資源建設工程,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我校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的教學資源數字化建設才剛剛起步。本文從重慶工程學院教學資源數字化建設的現狀、現實意義、建設的內容、方法策略以及資源的管理與利用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教學資源數字化;體系建設
一、教學資源數字化體系建設及其意義
廣義的教學資源是指一切可以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物化了的、顯性的或隱性的、可以為學生學習服務的教學組成要素。包括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學的物質條件、自然條件、社會條件以及媒體條件,是教學材料與教育信息的來源。概括地說,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及教學支持系統。
而教學資源數字化,就是將傳統的教學資源數字化。在現實理解中,教學資源數字化是專指用數字技術處理的、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與網絡環境下運行的軟件教學資源。它的基本特征是處理數字化、傳輸網絡化、檢索快速化、呈現多媒體化、組織超鏈接化。數字化教學資源是隨著數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而提出的新概念。其體系建設是數字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在這方面,基礎教育起步較早,已建有區域或全國的共享型數字化教學資源,內容十分豐富,整個體系較為成熟。本科院校也陸續啟動了各種數字化資源建設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我校由于建校時間不長,前期的工作重點大多房子外延建設上面,作為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的教學資源數字化建設與利用還剛剛起步。在數字化時代,應用型本科院校構建豐富的、實用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借助于先進的網絡教學環境和資源管理平臺,實現數字化的教學模式,對于新時期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方面,實踐教學表明,充分地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對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拖過提高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利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第二方面,學生通過對數字化教學資源使用過程中,不僅僅可以獲取專業知識,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二、教學資源數字化體系建設的基本內容
教學資源數字化體系建設的內容包括:資源平臺建設、資源庫的建設、資源標準建設等方面內容。
1.資源平臺建設
資源平臺包括資源制作平臺、資源管理平臺和資源應用平臺三大子系統,遵循國家教學資源建設技術標準,并通過多系統耦合實現各平臺互聯互通,為全校師生提供各種網絡服務。
2.資源庫的建設
資源庫的建設是我校教學資源數字化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因為應用型本科教育類型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所以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之也有很大的區別。高職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包括媒體素材庫、精品課程庫、專業資源庫、教師教學網站等。
(1)媒體素材庫:媒體素材是傳播教學信息的基本材料單元,一般可分為五類,即文本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音頻類素材、視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
(2)精品課程庫:精品課程是在網絡課程基礎上開發建設的優質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課程大綱、課程內容、教案、課程題庫、網絡課件、案例、文獻資料、常見問題解答等。
(3)專業資源庫:《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中提出:“創建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對需求量大、覆蓋面廣的專業,中央財政安排經費支持研制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主要內容包括專業教學目標與標準、精品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驗實訓、教學指導、學習評價等要素,以規范專業教學基本要求,共享優質教學資源;針對職業崗位要求,強化就業能力培養,為實施‘雙證書制度構建專業認證體系;開放教學資源環境,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要,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搭建公共平臺?!庇纱丝闯?,專業資源庫包含了本專業建設的許多內容。
(4)教師教學網站:以教師所任課的課程內容為主,是基于教學應用的網站。
3.資源標準建設
在教育資源建設過程中,統一的標準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目的是為資源的開發者提供統一的標準,已達到最后資源在基本結構屬性上的一致性,以便實現資源在區域內的廣泛共享,并在后期的使用中提高使用效率提供支撐。資源標準建設包括一下內容:資源內容要求、資源管理規范、資源建設的技術標準以及資源評價標準等。
三、教學資源數字化體系建設的策略
教學資源數字化體系建設的總體策略是,首先搭建數字化資源的平臺,然后制定資源數字化建設的標準,最后制定數字化資源建設的實施辦法以及應用方案。
1.資源平臺建設的策略
資源管理平臺系統是整個資源體系建設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子系統系統,它將承載整個數字化教學資源,應具有應用以及管理資源的作用。資源平臺建設要求建成統一的信息管理、統一的資源管理、統一的用戶管理和統一的權限控制。資源平臺的建設通常有三種模式:一是購置市場產品。但購置市場產品,價格相對偏高,與校情符合度小,維護不便。二是自主研發。價格、適合度、維護等都較好,但要求較強的技術力量,而院校往往經驗不足。三是聯合研發。聯合開發是指學校與企業(合作開發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彌補了前面兩種模式的不足,是高職院校可以采用的較好模式。我校可以采用第三種模式,由軟件學院和軟件研發中心共同進行開發,這樣既可以避免在開發過程中的技術實力不夠,也可以讓老師全程參與到開發過程中,方便后期的實施維護等工作。
2.資源庫的建設策略
資源庫建設是整個資源體系建設的核心,總體策略是教務處組織、各個二級學院為主體進行建設。
(1)提出建設要求
教務處應首先要對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提出總體要求。資源建設要滿足應用型和日常教學的要求;資源庫的知識體系要針對特定的崗位要求和職業所需技能來構建。
(2)統一建設標準
要建成全校統一的資源庫,需要對各類標準進行統一,比如技術標準、評價標準都要進行統一。對需要建設的內容和管理也要提出具體要求。
(3)實施建設策略
由于我校建校時間較短、資金薄弱、經驗不足等因素,因此,可采用“邊建邊用、分期分批、逐步完善”的建設策略。另外,可以按照“引進優質資源,開發特色資源,引進和開發并舉”的原則進行
四、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管理與利用
1.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管理
平臺的日常管理由信息中心負責。日常的技術管理可以由軟件學院和軟件研發中心負責。教學資源管理系統是對存儲于資源庫介質中的教育資源進行管理、維護和更新的功能性設施,主要包括三個子系統:資源庫管理、系統管理、資源使用和交流。這三個子系統為三類用戶(管理員、審核員、一般用戶)提供資源檢索、資源發布、資源審核、權限管理、計費、用戶信息交流等多個方面的服務。資源的更新和維護是一個經常性工作,必須納入教學的日常工作之中進行管理,要有專人負責,使建設的資源總是保持與教學相適應。
2.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
資源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日常教學提供幫助。要達到這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系統要提供能夠共享、交互性強、方便使用的資源。所以,需要將整合現有資源,形成共享,使師生能夠方便、快捷地進行搜索、上傳、下載和引用;其次,學校需要制定相關政策,激勵教師使用,教師激勵學生使用,讓使用者有益,這樣才能推廣應用;第三,要優化校園網絡,使師生在使用數字教學資源時做到隨時隨地、無障礙。只有這樣,數字化教學資源才能被充分利用。
我校的教學資源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主要領導牽頭,舉全校師生之力才能建設好、使用好。
參考文獻:
[1]滕霞,段崇江,張建偉,王學優.網絡課程評價標準的研制[J].現代教育技術.2003(1):5-11
[2]彭新一,陸芳,鄭道林.高校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系統的建設及應用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6):22-24.
[3]宣洵,程建剛,王學優.標準化基礎教育資源庫的研究與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3(4):55-58.
[4]余勝泉,朱凌云.《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體系結構與應用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3(3):51-54.
[5]余勝泉,朱凌云,曹曉明.教育資源管理的新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3(9):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