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要:本文對一例大學生學習目的盲目的案例進行分析,探究學生大學習目的盲目的原因,提出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的重要性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學習目的盲目;引導;職業生涯規劃
一.案例與分析
案例:胡同學,女,本科生,家庭經濟狀況一般。大一學年,該生表現良好,課堂上認真聽講,學習成績不錯。進入大二,輔導員發現該生在專業課學習上總是心不在焉,做事情總是神色匆匆、打不起精神。經常盲目的忙于各種證書的考取和參加各種輔導班,如英語二學歷、駕照、教師資格證、人力資源、舞蹈班等等。于是輔導員找到小胡與她進行了深入的交談。
通過交談,輔導員了解到了小胡的幾個想法:
第一、來自普通家庭的她,沒什么特長,進入大學后身邊的同學多才多藝,她覺得壓力很大,想通過考取證書和參加輔導班來證明自己、提高自己。
第二、對自己的未來,小胡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將來想做什么,在與家長、學長學姐溝通時,都鼓勵她多考取證書。
第三、身邊有好多朋友都在考取證書,她要考的那些證書里有父母讓考的、有大家都在考的,她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能每一個都報都試試。
小胡說,這些其實她還沒完全都報上名,只是自己先開始準備,但是這剛開始不到一個月,她已經焦頭爛額,她明顯覺得自己的專業課落下了,但是這些證書她也得考,心里壓力很大,學習也專心不起來,一想到這些就覺得很緊張。
原因分析:第一、外部大環境的影響,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找工作的壓力逐漸增大。有些用人單位較為看重學生的證書。學生為了增加就業競爭力,不少大學生選擇考證來增加籌碼,整天忙著各種各樣的考試;注重量的積累而忽視了質的要求,不僅使大學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風險性都增大。案例中的小胡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錯誤的認為越多的證書就能證明自己的能力越強,盲目的選擇,從而影響了自己正常的學習生活。
第二、自我認知度差,目標不明確,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在當今的社會中,很多學生對自我不能正確的認識,在父母的指導下考入大學、選擇相應的專業,按父母的設計路線一步一步往前走,不懂得怎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職業規劃。案例中的小胡沒有明確的目標,認識不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便盲目的聽從考取證書。
第三,不顧自身實際,盲目攀比。看到周圍的很多人都在忙著考取各種證書,總會覺得自己應該跟隨大流,跟大家一樣,形成了盲目的攀比心理。缺了任何一種證,都覺得自己比同學少了一份保障。這種盲目跟風,讓他們不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未來的職業規劃,被考證弄得疲憊不堪,卻收效甚少。
二、對策與思考
對策:第一、指導小胡設計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員給小胡講解了SWOT分析法,SWOT分析方法原是一種企業戰略分析方法,即根據企業自身的既定內在條件進行分析。其中,S代表 strength(優勢),W代表weakness(弱勢),O代表opportunity(機會),T代表threat(威脅),其中,S、W是內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能夠做的”(即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在這個案例中,小胡就是沒有對自身的條件進行詳盡的分析,才會沒有規劃沒有目標,才會盲目進行考證。借助這個分析方法,讓小胡從自身的優勢、劣勢,外部環境的機會、威脅四個方面對自己進行SWOT分析,客觀看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明確自身優勢和自己以后適合從事的職業。從而計劃自己目前需要補充哪方面的知識以及需要考取哪方面的證書,不再是盲目的去跟風去服從。通過指導小胡對未來有了正確的規劃,對目前的考證和學習也有了正確的認識,并制定了詳細的計劃。
第二,樹立知識價值觀,協調好考證與專業學習的關系。小胡的考證占據了她大部分的學習時間和精力,而專業學習明顯懈怠,造成了學習生活中的諸多困擾。輔導員首先要跟學生溝通,學生在校的主要任務還是自己的學業,不應該耽誤自己的學業去考取所謂的“就業籌碼”;其次幫助學生端正考證的態度,明確考證目的,不為考證而去考證,要為學到知識而去考證。同時輔導員通過在查找搜集資料,來幫助學生了解各種資格證書的用途和時間,以及之后從事職業與資格證書的匹配,不是每一個證書都是有用的。
第三,端正學生學習動機,增強自信心。在準備考證的過程中,造成小胡內心的困擾,又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是其自我壓力明顯增加,出現迷茫。輔導員通過與學生談話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滿足深層次學習需要,并根據學生自身學習水平,指導學生先完成較難的學習任務,體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要結合自身能力充分估計考證難度。
通過以上方法,該生的學習熱情明顯提高,時間安排合理,并自己已經做好學期學習規劃。
隨著高校擴招后入學的大學生陸續畢業和國家經濟體制、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就業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在“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人”的情況下,有計劃、有準備的職業規劃對大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職業生涯規劃,即指“個人結合自身情況、發展機遇,對決定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其事業奮斗目標、選擇實現目標的職業、確定相應的教育、發展和培訓計劃,并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順序和方向做出合理安排”。也就是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職業定位,并對自己在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和具體實施途徑進行設計和規劃。
大學階段是一個青年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處在職業規劃的關鍵時期,可塑性強、發掘潛力大。職業生涯規劃能夠使大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等,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潛能,在大學期間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努力方向。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適應性,有利于其職業發展。通過自我分析、環境分析以及科學的選擇,可以使大學生對所從事的行業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更快的適應環境,進而更好的融入工作。同時,職業生涯規劃將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個人終生發展有機結合,有利于對其進行更為長遠的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的步驟一般包括:①自我評估。②組織與社會環境分析。③生涯機會評估。④生涯目標確定。⑤制定行動方案。⑥評估與反饋。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最直接管理者與服務者,肩負著時代和歷史賦予的重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關于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明確指出:積極開展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為學生提供優質高效的就業指導與信息服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的職業規劃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階段是一個青年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處在職業規劃的關鍵時期,可塑性強、發掘潛力大。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感悟輔導學生,教學生如何做人和做事,對大學生開展行之有效的職業規劃教育,幫助他們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關系到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影響深遠,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