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學習指是學習者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整個大學的教學以及學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利用有效教學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自主學習;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67-01
教育部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對教學模式的改革提出了要求:"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應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1.前言
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這一概念早于20世紀80年代就已進入人們視野。應用心理學教授Henri Holec最早將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研究當中。他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 同時自主學習的能力應包含五個方面:第一,能夠處于完全自學的狀態;第二,擁有一套用于指導自我學習的技能;第三,具有一種天生的受到學校教育環境抑制的能力;第四,敢于承擔自身學習的責任;第五,具有確定自身學習方向的權力。
美國著名自主學習研究專家Zimmeran認為自主學習的動機應該是內在的或自我激發的,學習的方法是有計劃的或經過練習已達到自動化的,學習的時間是定時而有效的,自主學習的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習的結果,并對學習過程做出自我監控,他們還能夠主動營造有利于學習的物質和社會環境。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改變課堂主導者的角色,從主導者變為促進者,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形成有機的結合,相輔相成,將教學效果最優化。
2.自主學習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在當前大多數的教學環境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比例并不高,大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自覺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充當了課堂的主角,由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被動地接受知識,慢慢地喪失了自主學習的欲望,課前不認真預習,課后不及時完成復習。造成這種學習模式的原因筆者認為有如下幾點: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角色定位不明確。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是權威,這種觀點強調了教師的權力角色,卻忽視了教師與學生的合作關系。
2.學習環境,尤其是良好語言學習環境的缺失。一個好的語言環境是學習好語言的重要條件。我國國內的英語教學環境相較印度、新加城,以及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而言是較不理想的。外語學習置于情境之中將會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加強學生的復習鞏固能力。
3.大學英語教學的局限性。大學英語教學時間緊,任務重。作為全體學生的必修公共課,大學英語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同時通過四六級考試也是所有學生最看重的問題。教師教的時間有限,學生的學更加應試性,導致學生的求知欲不高,只為應付考試即可。
4.學生自主學習的水平不高。此點體現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目標性和計劃性不足;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刻;對于自主學習的理論以及策略了解不夠全面;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無法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審視。
3.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學習機制。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學習,調控監管自己學習的能力,根據不同特點的學習任務選擇相應的學習策略。同時自主學習應通過教師的指導,根據自身實際水平和要求制定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對大學英語教學的開展能夠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必須包含教師與學生兩方面共同的努力,教師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學生改變不良學習習慣,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3.1教師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教學角色,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現代大學英語應結合發達的網絡科技,將兩者有機融合,相互補充,不再單一的只講解書本知識,而是把書本的"死板"知識與新鮮有趣的事物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外語學習。同時,教師應從過去教育主導地位上解放出來,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積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3.2教授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的策略。整個教學過程應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結合。教師在改變自身的同時,也應鼓勵學生做出相應的改變,讓學生逐漸擺脫完全依賴老師,被動學習的狀態,逐步養成自己能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安排學習任務。
3.3教師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要做到適當的監管與干預。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之前,教師可對文化背景知識等做出適當提示,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對于漫無目的的學習活動應即時做出制止,同時,加強對學生心理狀態的監管。有的學生膽怯,害羞,缺乏信心,意志不緊定,缺少學習興趣等,教師可通過一定方法,例如分層次教學,按學生實際水平設計學習任務等,以幫助這些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
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雖然自主學習在我國大學課堂中并沒有占據主導地位,但是這是適應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實踐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也是大學人才教育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賈清賢. 自主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定位研究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08。
[2]侯建軍. 國外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及啟示 教學管理,2007
[3]楊帆. 淺談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吉林教育,2010
作者簡介:
肖玲 女 (1985-11)湖南益陽,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認知語言學和二語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