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強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明確要求教師需要通過美術教學,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塑造學生的健康審美觀、愛國主義情感及良好的思想品德,并培養其觀察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美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而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需要教師的專業指導和細心培養。本文結合實際課堂教學,對小學美術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行了以下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創新思維能力;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13-01
1.小學美術教育
美術教育在提高學生素質方面有著其它學科所法取代的作用,小學美術教育要求教師運用藝術美、生活美引導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并創造美,它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思想與情操,還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小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而在目前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以致于學生的參與性不高,這不僅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還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2.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途徑
2.1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2.1.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和潛在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他們產生創造性的思維,進而不斷形成創新意識和能力。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在預期教學目標基礎上,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運用恰到好處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語言,在課堂上創造趣味性的教學活動。
比如在教授嶺南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的《我們的影子》時,為使學生了解影子形成的要素與特點,學會運用規律性的紋理表現以輪廓為主的影子畫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課前準備好的射燈和各種有關影子的素材與作品,帶領學生到太陽下進行"猜影子"游戲,讓他們觀察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影子,以此讓學生親自接觸和感受影子,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創造性思維能力。
2.1.2合理運用教學語言,激發創造性思維。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理念都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特別注重教師對他們的情感態度與評價。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自己的語言評價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對于表現積極與活躍的學生進行表揚和贊賞,切忌在學生出現錯誤時就對其加以批評和指責,對那些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給予鼓勵。
如我在教授嶺南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二年級中的《美妙多變的線條》時,為了使學生充分感受生活中與作品中的線及其美感,讓他們深刻感知線是重要的繪畫語言之一,并能夠用不同的線來表現心中的感受。我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看老師變魔術啊?你們要學嗎?",然后將課前準備好的電線折出各種不同的線,只見有幾個同學都想要自己來"變一變",于是我騰出一部分時間給他們進行自由發揮,只見有的學生又折了與眾不同的線,這時我就表揚他說"你太棒了,太有創意了。"之后學生都異常積極地參與堂課中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由此可見,教師的激勵不僅能夠使學生以飽滿的學習熱情投入學習,還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
2.1.3提供想象空間,給予創造機會。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讓學生接觸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欣賞美術作品是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的,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并創造恰到好處的情境,使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感受中受到啟迪,進而主動、自由地進行美術創作,以此產生更多的創新意識與思維。
如嶺南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中的《水果大聚會》,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知水果的形狀、色彩、質感的特點,學會運用合適的材料和工具,表現豐富多彩的水果,并在欣賞中感悟水果,在繪畫創作中體會其中的形式美感。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展示各種水果的圖片,并創設出有特色、符合場景的水果形象,以此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為其創新思維提供更多的靈感。
2.1.4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定位教學目標時,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為基礎,著眼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他們在學習基礎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全面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十分重視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既要認知目標,更要注重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目標。
我在教授嶺南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的《畫家眼中的兒童》時,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能夠初步感受中國畫和油畫運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技法所形成的不同藝術風格,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作品內容及造型等要素的感受,感知中國畫的"文房四寶"和油畫的"油彩和畫布",在比較中體會作者對平凡美與生活美的創作情感,從而產生更多的體驗靈感。
2.2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創新能力的前提。小學生正處于美術學習的初級階段,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正確的學習方式對其未來的學習及其創造能力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師在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情況下要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對其加以點撥和指導,使其逐漸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就是說,幫助學生學習,不如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時,許多學生習慣于照搬其他同學的作品,這樣不利于創新意識的形成,由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其獨立完成任務的習慣。同時,在布置任務及提問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美術基礎和能力,不宜布置難度過高的學習任務,以免學生失去獨立完成任務的信心。而在他們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我們要對他們的行為和動作進行觀察,針對他們不恰當的方法要及時指出并加以適當的指導和點撥。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思考著手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革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善于探索并總結新的教學經驗,引導他們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感受,開動大腦思考并動手去實踐,讓他們自己切身感受和體驗美術的美,從而使其創新思維和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和培養。
參考文獻:
[1]馬星.分析羅恩菲德的兒童中心主義對我國小學美術教育的影響[J].啟迪與智慧(教育). 2016(09)
[2]曾雪媚.小學美術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自由創造力[J].基礎教育研究. 2006(11)
[3]宗宏崗.小學美術教育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對"個性化"教學的實施[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