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華
【摘要】大量的閱讀能夠豐富學生語言,培養理解能力,為學生的精神世界打上底色。教師要運用課改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設計,改進教學行為,引領學生滿懷信心與愉悅,盡情地徜徉在閱讀的百花園中。
【關鍵詞】潛心會文;合作探究;欣賞審美;資源挖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大量的閱讀能夠豐富學生語言,培養理解能力,為學生的精神世界打上底色。教師要運用課改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設計,改進教學行為,引領學生滿懷信心與愉悅,盡情地徜徉在閱讀的百
花園中。
一、指導學生潛心會文,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讀書是需要沉下心來的,所謂“潛心會文”,強調的就是這個道理。那種蜻蜓點水、隔靴搔癢式的閱讀,是不會取得實效的。因此,教師在閱讀課堂上首先要鍛煉學生的注意力,把心放到書上,把書放到心上,達到“心書合一”、專心致志的忘我境界。這種習慣需要教師花費精力,持之以恒地指導、強化,方能形成。
比如《愛之鏈》第1自然段告訴我們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那么,在學習課文第二個邏輯段即第2—4自然段時,筆者則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潛心會文,圍繞“艱辛”“逆境”兩個詞語畫出相關句子,讀一讀,感悟她艱難的生活和所遭遇的冷酷打擊。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思考,從兩個方面總結出了夏洛蒂·勃朗特所承受的壓力:一是生活上的,二是精神上的。這就是學生自主閱讀與思考的結果。有了這樣的成果,才能為下一步的交流與分享奠定基礎。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閱讀課上首先要讓學生去“讀”,反復地讀進去,深入地讀,直到讀出收獲。那種放棄教材,撇開語言文字之外的條分縷析,無情地剝奪了學生自讀自悟的機會,扼殺了學生自主感知、欣賞的興趣與熱情。
二、開展小組探究活動,提升合作學習能力
合作探究是課程改革提出的一個學習方式,徐州市教育局所倡導的“學講”模式,也體現了這一思想。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切實貫徹這一理念,讓語文學習由封閉走向開放,由被動接受走向主動吸收。
比如教學《麋鹿》一文,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后,筆者組織學生就下面的問題展開了合作探究活動——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寫道:“從此……開始了回歸故土、回歸自然的新生活。”這里所說的“新生活”是指什么樣的生活呢?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嗎?筆者要求學生聯系上下文,如文章開頭的“特寫鏡頭”及描寫麋鹿生活習性的片斷,來想象、思考麋鹿的生活環境,同時還要求學生結合課外所掌握的相關知識進行補充;然后組織學生分小組交流,在組內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一過程旨在引領學生自主讀書、積極思考,以期深入理解課文內涵;同時,通過組內交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與交際能力。毋庸置疑,小組探究式學習活動的開展,如同一縷撲面而來的春風,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學生理解語言及交流信息的潛能,提升學科素養。
三、誦讀品味精彩語段,培養欣賞與審美能力
入選教材的課文都是精彩的典范之作,比較適合小學生的口味。這些膾炙人口的課文無不蘊含著較高的教學價值,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及人文素養的最佳載體。對于課文中的一些精彩語段,學生務必要熟讀成誦,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閱讀實踐中,教師要善于鎖定精彩語段,引領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品味,從內容、語句、情感、寫法等方面進行感悟、欣賞,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比如老舍的《草原》,語言清新、流暢,如同散文詩一般,是訓練學生朗讀、欣賞能力的最佳教材。文章第1自然段,描寫了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景,抒發了作者如癡如醉般的感受。教學此段,首先要讓學生進行默讀,并思考作者初入草原不由自主地產生了哪些新奇的感受,然后要求學生抓住其中的關鍵詞語來進行交流。在學生初步理解該段內容后,教師再要求學生理清描寫的順序,掌握情景交融的寫法之妙。賞析完畢,教師要著力指導學生激情誦讀,以求讀中感悟、以聲傳情。美文需要美美地讀、動情地讀,才能傳達出其中的美好情感,而如果唱讀,則破壞了這種美。為此,教師要通過示范朗讀,讓學生去反復練習,邊讀邊想象,力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產生對大草原的向往,進而獲取審美喜悅。如該語段第一句,在寫法上是開門見山、先聲奪人,讀時語調要高昂一些,才能表達出作者的欣喜與興奮之情;當讀到后面抒發內心感受的語句時,則要舒緩一些,以傳達出那種陶醉的情態。
四、挖掘課文說寫資源,鍛煉學生表達能力
每一篇課文都蘊含著豐富的教學價值,就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來看,教學價值表現在閱讀理解、運用表達及思想熏陶幾個方面。筆者認為,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感悟文本內涵之外,還要以自己的一雙慧眼來挖掘教材運用表達方面的資源,以給學生創設說寫的機會,提升表達能力。
比如教學《沙漠中的綠洲》一文,在第2課時板書課題之后,筆者出示迪拜圖片,并給學生提供“迪拜——一個充滿生機的綠洲!這里……”要求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眼中的迪拜。這一活動激發了學生說話的積極性,他們能夠創造性地運用文本中的詞匯來進行生動的描繪。這樣的訓練挖掘了教材中的圖片資源,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語言實踐的平臺。學習完課文之后,學生不僅被阿聯酋美麗的城市風光吸引了,更被阿聯酋人民對花草樹木倍加呵護的真情打動了,于是筆者趁熱打鐵,指導學生替阿聯酋人民寫一篇倡議書,給予游客一個珍愛花草樹木的溫馨提示。學生帶著盎然的興趣投入到練筆活動中,并能創造性地將文本語言和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這種以讀促寫、以寫促悟的練筆活動,激活了學生的語言儲存,融語言表達訓練于閱讀教學之中,能夠有效地促進語言的內化和轉化。
總而言之,閱讀課堂上教師要將感知感悟、自主分析、合作分享等理念貫徹落實到教學活動中,以煥發學生的閱讀潛能,讓語文課堂洋溢生機與活力。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