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佳
摘 要:主要從實驗教學創新和習題教學創新兩方面,歸納總結了一些教學經驗,希望對元素化合物教學能夠產生一定的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化學教學;創新;教學案例
物質是化學的研究對象,而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因此化學1(必修)(魯科版)中《元素與物質世界》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總結了一些經驗,希望對這部分教學能夠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一、化學實驗改進與教學創新
化學教學應切實體現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充分運用各類實驗達成增強學生體驗性認識的目的,并在體驗過程中加深對化學概念、原理和規則的理解,是必要的。高中化學實驗大都只是涵括基礎化學知識和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在教學中創新應用這些簡單實驗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元素與物質世界》中的實驗內容和類型(詳見表1),可以進行不同的教學應用。其中,探究性實驗主要用于達成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由學生動手操作;驗證性實驗,可用作情境材料或演示實驗,可由教師完成或利用多媒體視頻;探究和驗證性結合實驗同時具備前兩種類型實驗應用特點,可根據不同的教學條件、教學設計進行不同的教學應用。
案例1 表1中實驗2—6在膠體教學中的應用
表2呈現了表1中實驗2—6在膠體教學中應用的教學階段、設計意圖及使用方法,目的是使學生在實驗中激發興趣,在實驗中形成體驗性認識、達到三維教學目標,最后利用在實驗中的感受和獲得的知識完成練習,達到鞏固復習的目的。
在“探究活動”中以實驗2制取出膠體后,實驗3—5的安排主要有兩種方案:(1)介紹膠體性質,同時以實驗3—5驗證;(2)由學生根據預習情況自行設計實驗3—5,探究膠體的性質。兩種方案都有體驗的過程,方案2則給了學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間,更有利于培養科學思維,相應對于學生層次及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因而對于兩個方案的選擇主要參照學生本身。
二、習題教學創新
習題教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不僅應當重視,更應對其進行創新應用。目前,原有的注重知識性、缺乏創新性、趣味性和靈活性的化學習題不論題型還是表達形式都有所轉變,特別是信息遷移題、情境應用題、實驗題等新題型,除具有練習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的基本功能外,還具備不同的、特殊的教學功能,突出了能力與素養考查這一主題,使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對未知進行探索,達到真正考查科學思維的目的。如,情境習題所創設的情境大多與化學史、生活社會化學、科技前沿熱點有關,可以使學生了解更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又如,信息遷移題所提供的新信息往往涉及科技前沿熱點,甚至剛剛發表的科技成果,有利于提高熱愛科學的學生的科學素養;再如,實驗題促使學生思考實驗的整個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因而,這三種類型也可以運用在化學教學中。
案例2 “練習與活動”第4題在離子反應教學中的應用
題目內容:水污染問題是當前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自覺地保護水資源,防止污水的隨意排放。化學實驗過程中往往會產生污水,污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如Cu2+、Ba2+、Ag+對水的污染作用很強。某次化學實驗后,回收的廢液中可能含有Cu2+、Ba2+和Ag+。
①請你用實驗的方法檢驗該廢液中是否含有這些離子,寫出你的實驗方案及相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②若廢液中存在Cu2+、Ba2+和Ag+這三種離子,你認為該廢液應該進行怎樣的處理后才能倒掉?寫出你設計的廢液處理方案及相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題目比較簡單,但是結合了情景題和實驗題的特點,因而具備以下教學功能和優點:(1)通過防止水污染這個生活社會化學問題,說明了學習離子反應的實際意義,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作為離子反應新課導入的情境材料;(2)題目要求告知學生實驗中“做什么”“這樣的實驗有什么實際用途”,促使學生思考實驗中“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還有沒有其他方法”等等,可在離子反應教學中作為活動探究的內容;(3)根據其在實驗中獲得的體驗知識,學生對物質在水溶液中發生化學反應的實質、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都會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對于解決這兩個教學難點都大有助益;(4)方案設計的答案是開放的,因此給了學生更廣闊的思考與探索空間,并且使學生注意到:實驗后廢液不可隨意傾倒,應予以回收處理。
綜上所述,化學教學改革需要創新,提高化學課堂的效率、效果、效益更加需要創新。這就需要化學教師不斷鉆研教材、教法,以期能從更多的角度、環節和活動出發,更加靈活地使用教材,達到教學創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