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明
【關鍵詞】 思想政治課;導學模式;教學設計;啟發;
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9—0084—01
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實效,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重大課題。中學思想政治課必須克服以講為主的模式,倡導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導學式教學對培養學生參與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效率,對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有著重要作用。
一、導學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導學式教學模式是對講授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造,是一種既不重教也不重學的“夾心族”。其教學流程圖式是:自學教材→討論交流→啟發指導→練習總結。
第一階段,自學教材。它是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自學教材,在完成作業的進程中培養其自學能力。教師要向學生闡明自學的意義和要求,引導學生編擬自學提綱,要安排好課堂自學時間,調控好教學進度,通常自學教材安排在課前或課外,但這既占用了學生作息時間,又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內提出幾個思考問題后,讓學生用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預習。在學生自學教材時,教師應巡回指導,了解學生中的情況,存在的難點、疑點,這有利于講課中更具針對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階段,討論交流。這是這一教學模式的正式啟動階段,旨在對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進行相互探討,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及獨立鉆研、大膽創新的能力。通過討論可以變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講授的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過程;通過討論可以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為培養能學習、會學習、有創見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第三階段,啟發指導。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要有的放矢,重點啟發,相機點撥,指點迷津,引導學生自求有得。教師指導作用的性質和方式應根據學生自學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第四階段,練習總結,通過練習、復習、小結、行為訓練等,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納入已有的體系中去,并自覺運用所學理論指導行動。
二、正確處理“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
首先,要尊重學生。我們所面對的學生都是具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和尊嚴的,他們對人對事有自己的見解和評價,渴望別人耐心地傾聽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說教,要求自我表現的欲望十分強烈,同時理解力、概括力、辯證思維也有初步發展。作為教師應充分了解他們的思想、個性、知識等現狀,把師生關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共同參與討論,各抒己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他們能有機會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在此基礎上,加以適當的引導,耐心地說服教育,使課堂討論達到和諧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對于一些討論的問題,為了尋找充分的論據,離不開事先的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說服力的,還是從實踐中找真理。如,在講《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時,在學生自學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提出討論題:“究竟是價格圍繞價值,還是價值圍繞價格轉?”然后帶領學生到農貿市場或超市對商品價格及其變動情況作調查,再到課堂進行匯報,這樣大多數學生都能依據自己在農貿市場的觀察心得,很快得出正確的觀點,從而使學生信服。
再次,重視歸納、整理,總結評價。教師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歸納小結,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對討論結果加以綜合,得出正確的觀點、結論,使學生在情感上達到共鳴乃至完全接受,并對討論作一個評價,肯定每次討論中成功的地方,鼓勵表揚在討論中有上佳表現的學生,為下次的討論奠定基礎。
三、思想政治課作業要靈活多樣
1.加強閱讀指導,開拓學生視野,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我經常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報刊圖書,把上面刊登的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文章,通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論一論,啟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達到鞏固課堂教學的目的。
2.運用理論知識,聯系社會熱點,學生進行演講比賽,指導小論文寫作。當今社會,學生接觸的媒體越來越多,因而視野也廣,他們普遍關心國家大事,在教學中布置這樣的作業能更好地調動學生興趣,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一方面依賴于教師的精心設計和精心組織;另一方面,又必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運用,只有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