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倫
摘要:目前,不少教師已經逐漸把數學史的相關內容穿插到數學教學中。這一做法,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引用數學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學文化的了解,為其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史;融入
數學教學整合意味著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計劃不斷發揚光大,將導致教學退步的教學計劃進行剔除,不斷擴大數學教學的優勢基礎,從而到達一個高水準、高效率的數學教學系統。
一、數學史融入初中數學教學的意義
在我國長期以來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對數學史的重視程度很低,己成為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瓶頸。教材中對數學史提及甚少;輔導資料中也以題集為主;教師面對升學壓力,在題海戰場上是個好指導員,但對數學史知識缺乏,因此學生很難能獲得數學史的教育。然而,學習數學史可以了解數學的發展過程,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美學修養。①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前,大部分初中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夠,大多數由是數學教師忽視了教學中的方式方法造成的[2]。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恰當融入數學史的相關知識,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②能夠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習數學史,能讓學生學習前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明白數學是在提出問題,形成假設,進行論證,最終檢驗完善中發展起來的,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與其灌輸給學生定理、公式,不如循循善誘,讓前人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路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完整的印跡,達到啟迪學生數學思維的效果。③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習數學史,可以讓學生明白數學是無數數學家智慧和汗水的結晶,他們常常一個方法行不通就換另一種,有時運用創新性的方法解決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數學難題[4]。通過這種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啟發學生的智慧,發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④能夠提高學生的美學修養。學習數學史,能夠讓學生領悟這種數學美:這是一種存在于茫茫世界和廣袤宇宙的美;是一種能夠把各種紛繁復雜的表象聯系起來的美;是一種變化莫測而又嚴謹縝密的美。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融入數學史
(一)章節導入中融入數學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數學史作為新課前的引入材料。作為輔助教學的材料關鍵在于是否有必要,決不能牽強附會。在引入數學史料時,應該做到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自然地過渡到教學中去。
(二)抓住數學歷史名題,豐富教學內容,展現學習數學的新途徑。對于學生來說,歷史上的問題是真實的",因而更為有趣;許多歷史名題的提出與解決與大數學家有關,讓學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個曾經被大數學家探索過的問題,或許這個問題曾難住過許多有名的人物,學生會感到一種智力的挑戰,也會從學習中獲得成功的享受,這對于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體驗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三)開展有關數學史的課外活動。對于數學史的教學,除了教師在課堂適當的穿插外,也可讓學生在課外自己操作,具體措施如下:
1.在布置作業時,可挑選一些與課題有關的.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資料。如可以搜集勾股定理的相關歷史及多種證法,使學生感受數學證明的靈活.優美與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豐富文化內涵,經過實踐,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2.組織學生搜集數學史的材料出墻報并進行評比,如數學家的典故.古今中外的名題和難題等;如在講解軸對稱,密鋪圖形,圖案設計時,可欣賞一些藝術作品中的對稱,鑲嵌,密鋪,組織學生設計圖案并參與評比。學生在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圖形的變換,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行數學美的欣賞和創造。
3.組織學生撰寫小論文,教師鼓勵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歷史事件與人物寫出研究的報告,并在同學之間交流,這個可以作為假期作業來完成。除此以外,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對有關的數學史內容作形象化的處理,例如,利用圖片.錄像.計算機等,這樣內容就更加豐富多彩,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總之,教師在課堂上結合教材內容有目的.有意識地運用數學史教學,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引導或教育作用。
三、數學史促進學生嚴密思維的形成
數學史強調了對客觀現象要進行觀察實驗,從實踐的過程中尋找到問題所在,從而通過猜測來定論點,并且通過不同的方式來進行驗證和說明,這一系列過程都離不開一個問題,那就是思維的嚴密性。所以數學史的發展是科學、客觀的,在這樣的形勢下,數學教學背景下所培養的學生也必修擁有這種嚴密的思維,將來能夠認識世界甚至改造世界。因此,數學教育的目標不是讓學生能夠解答難度系數高的題目,而是培養學生一種基本的數學思維能力,通過這種能力能夠今后去為社會服務,并且能夠讓這種基本數學思維成為自己美好生活的向導,這才是教學的目的。因此數學史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初中數學教學需要去鍛煉學生的這種嚴密性思維,從而加強教師教學整合工作的嚴密性。
數學史的優勢還在于能夠幫助教師認清自己的教學問題,因為數學史所傳達的思想就是學生要擁有的思想,這是經過歷時檢驗的內容,所以數學史的權威性是不可否認的。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很容易出現“偏心”的情況,即對學習能力強或者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會不自覺地親密,相反則會疏遠。數學史所傳達出來的思想意識是要全面顧及大局,對每一個細節都應該認認真真把握,才能夠得到想要的結果。所以這就為教師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啟示,偏心只會讓學生的學習發展更加不平衡,只會使得不同能力學生的差距越來越大。
總而言之,隨著數學史逐漸融入數學教學活動中,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也隨之凸顯出來。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把數學史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有效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常攀攀.數學史與初中數學教材的整合分析——以人教版、北師大版和蘇教版為例[J].鄭州師范教育,2013(06):62-64.
[2]王麗濤.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加強數學史和數學文化的滲透[J].學周刊,2013(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