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國
摘 要:新課改的步伐不斷深入,教育部對初中物理教學方法提出了更新更全面的要求,既要求學生能夠熟練順暢地理解掌握初中物理基礎知識,又要求學生熟練地進行物理實驗操作,尤其是在學生進行物理探究式學習時,便出現趣味性教學方式這種初中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了解趣味教學在目前物理教學中的現狀及掌握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趣味教學的有效策略是初中物理教師應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新課程改革;教學方式;趣味教學;現狀;策略
初中物理的趣味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一、趣味教學在目前物理教學中的現狀
1.學生參與物理實驗的趣味性不夠
初中物理這門學科不同于初中的其他學科,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必須輔之有效的物理實驗操作,才能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可是,在現實的物理教學中,我們教師往往不夠注重學生參與物理實驗課程的心態,不會關注他們在實驗過程中將課本知識與實踐有效地結合。還有對學生參與實驗學習興趣的激發不夠到位,不能行之有效地將物理課本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進行趣味化處理,可以說忽視了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的培養。另外,我們在進行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給學生演示實驗,不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會影響學生個性素質及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呈現出學生在思考問題過程中不能靈活運用物理知識,老師不能夠有效地進行物理課堂教學。
2.陳舊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
在我們陳舊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深受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促使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時只是一味去關注物理解題思路的引導,從而忽視了物理教學方法的更新,就呈現一種與目前新課程教學不相符的現狀,忽視對學生個性化需求和思維創新意識的有效培養。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我們物理教師多數都會讓學生進行基本定義和公式公理的識記,從而忽略了在整體上對物理知識進行趣味性引導,忽視了對學生解決問題思路的培養,沒有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接受物理知識,導致他們喪失了對物理學習的興趣,缺乏物理學習的前進動力。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趣味教學的有效策略
1.實現初中物理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有機結合
在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步入我們學校教學的各個領域,多媒體教學應用非常廣泛,極大程度地方便了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從而也大大減輕了教師在課堂上的勞動強度。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同樣也給教師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條件,大大節省了不少的物理課堂教學時間,對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極其有利。在物理課本中出現的電路圖,我們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為此,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前將課本內容制作成課件,將授課內容利用視頻、圖像等形式,逼真、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看到的是栩栩如生的畫面,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把枯燥無味的物理知識更加形象化。
例如,我們在學習《電流和電路》時,教師充分利用色彩繽紛的顏色將各個線路圖呈現在學生面前,協助學生更好地把握了解物理知識,尤其是在講解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區別時,物理教師可以將二者進行鮮明的對比,讓學生更加清晰明了地掌握二者的異同點,全面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致。
2.實現初中物理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
教師在進行物理知識的教學時,不要局限在課本知識,應該將學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有機地與課本內容相結合,捕捉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親身感悟到物理離我們這么近,就在學生的身邊,并不是那么遙不可及。物理教師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時,可以采用學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協助學生較好地把握了解物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例如,我們在學習物理《光的折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學生生活中的現象帶入課堂,利用筷子放入水杯中呈現給學生的折射現象,觀察筷子在水中倒影的變化,從而有效地引出本課題的主要內容,給學生講述折射的原理,讓他們清清楚楚地明白折射就是一種物理現象,并且牢固把握這個物理原理,從而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3.努力拓寬物理趣味教學的知識內容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我們物理教師絕不可以局限于物理教材里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媒體網絡下載更多的物理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可以在物理課堂上播放一些與物理知識有關的視頻,供學生觀看,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在媒體網絡的平臺上,物理教師可以尋找更多的物理教學資料信息,建立一個可以與學生生生互動的學習平臺,全面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能夠用物理知識去解釋物理現象,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黃崇權.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趣味教學策略淺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5(29).
[2]朱曉燕.淺談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趣味教學[A].2015年9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5(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