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順朋
摘 要:新課程教學改革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用灌輸形式,而應該循循善誘去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而探究式教學法得到了師生的普遍認可,并且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要想充分發揮探究式教學法的高效性,就應該激發并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對物理學科高度關注的興趣。從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始,激發他們對更多物理知識的強烈需要,從而使學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更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自主學習;高效性;初中物理;應用措施
所謂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具體來講這種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的應用就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以現行物理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將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作為參照對象,使學生有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形式來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將自身所掌握物理知識能夠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
一、創建激發學生興趣的課堂情境
物理是一門生活性較強的學科,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有準備、有意識地去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本節課堂有關的能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將學生自然引入情境之中,激發起學生深入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比如,在學習“物態變化”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采集生活中關于天氣季節冷熱交替的情況中“水”的多種物理形態的變化。例如,在冬天的時候教室窗戶上的結晶,還有樹枝上的冰凌,房屋頂上的白霜和茶杯中的白氣在遇冷的情況下凝結成小水滴等等的現象,在課堂上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出來,創設出“為什么水在冷熱交替的不同情況會發生不同變化”的一系列物理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產生疑問和探究的興趣,更好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以達到高效課堂的效果。
二、實踐是探究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非常突出的教學課程。實踐是探究的基礎和靈魂,在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課堂實踐探索活動,在安全的大前提下,組織好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探索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提高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課堂學習的專注度。
在學習“阿基米德原理”這一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采用實驗的方式來驗證這一原理。在做好演示實驗的之后,指導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這一實驗,在指導學生做好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和歸納來得出本節實驗課所要驗證的結果。在學生自主合作實驗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分析實驗數據,最終得出實驗結論。
三、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填鴨式教育,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探究式學習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過程中,更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獨立思考,自主實踐,完成和掌握課本上的知識。
例如,在“研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與探究。先引導學生猜想影響因素,再設計實踐的方式和方法,然后進行實踐操作檢驗,最后經過共同的探討寫出研究報告。根據課本上的提示學生也許會提出液體溫度、空氣濕度、氣候、液體表面積、表面空氣流動快慢、液體的質量、體積都能影響液體蒸發的快慢等許多猜想,再指引學生做關于之前猜想的實驗,比如說“觀察和比較熱水和冷水在相同的條件下蒸發的快慢”或者“一杯水和一大桶水蒸發的快慢”等等的相關實驗,通過實驗和查閱資料來完成“影響液體蒸發快慢因素”的探討。
四、課堂實踐要滲透物理方法特點
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體現物理方法教育的特點,在課堂的實踐和實驗中對學生適時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引導和教育。初中物理的學習主要是物理學的基礎部分,所以在教材中,潛藏著許多物理學的研究方法。教師應該通過具體教材內容的學習,適時適當地對學生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讓學生體驗和學習研究基礎物理學的方法。比如說學習“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的有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中的控制變量法;在“研究電壓”這一節中的遷移法;“研究物體不受力的情況”中的推理法等等。
五、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在日常物理課堂教學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育應該是一個“和諧”的狀態,教師要注意與學生之間良好的溝通和交流,為他們的學習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人際交流環境,并且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而教師是這種學習環境的創設者和維護者,教師必須用自身的示范作用去影響學生,認真地傾聽學生之間的不同意見,使他們感受到與教師零距離感、零畏懼感的交流。學生在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才能更好地去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探究式教學是注重教學以及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的獨特的感悟和理解,是注重于學生個體知識和能力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方式。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指出了科學探究是學生的重要學習目標,也是教師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動腦,通過物理學知道“再發現”過程,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不僅提升了對物理學習的興趣,還提高了他們的科學素質。初中物理教材上的許多知識和內容都可以開展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但是并不是每節課都適用。我們可以將探究式教學的理念貫穿于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去,教師要根據教材安排,充分合理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積極地為學生創建優良的學習環境,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環境。
參考文獻:
[1]趙愛娟.淺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J].學周刊,2015(12).
[2]徐學福.科學探究與探究式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2(12).
[3]李建華.實現教學“六優化”,落實課改新理念[J].河南教研,2005(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