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傳洋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充分發揮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育人功能,對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有一定的作用,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應用對策。
關鍵詞: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應用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中科學合理地使用兒童文學,對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以及健全的人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新課程改革對兒童文學的教育理念有了更高的重視,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較深的影響,依舊無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育,只重視基礎知識以及道德觀念的灌輸,讓兒童在兒童文學閱讀方面提不起興趣,從而忽視了其童趣需求以及情感體驗。
兒童文學作品內容活潑生動,充滿想象力,十分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生理特點。小學生在兒童文學的閱讀過程中能獲得純真的快樂以及豐富的想象力。通過兒童文學的閱讀對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但由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教學方法比較單調,通常都是按照課本按部就班地進行課本知識教學,充滿樂趣的兒童文學在教師過于單調的教學方式中變得乏味,從而讓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
二、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應用策略
1.加強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有較大的影響。一個教師兒童文學素養高低直接關系到能否較好起到對小學生文學素養的啟蒙作用,所以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培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須讓小學語文教師對兒童文學有較為全面的認識,讓其在心中有一個明確的教育目標,知道該給學生講什么?只有讓教師了解兒童文學的具體內涵,才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兒童文學的學習。
2.引導學生認識兒童文學的樂趣
在我國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有許多具有兒童情趣的兒童文學作品。如《槐鄉五月》《我和祖父的園子》《桂花雨》《珍珠鳥》等。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師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兒童情趣。(1)兒童情趣可從主人公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中表現出來。如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的《我和祖父的園子》,作者通過描寫“我”可愛的外貌、調皮的語言、活潑好動的個性將濃郁的童趣展現出來。教師要仔細品讀文中的語句,如“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不過我并不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里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感悟其中的童真童趣。(2)兒童情趣可隨著故事情節發展呈現出來。如,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珍珠鳥》,濃郁的童趣就是在珍珠鳥與“我”逐漸親近、感情日漸增強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3)兒童情趣可隨兒童純真美好情感的行發體現出來,如,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的《水》,這篇課文通過描寫缺水之鄉的孩子對水的極度渴求以及下雨給孩子帶來的無窮歡愉場景的描寫,激發了孩子對水的渴求和喜愛之情,在行情過程中將章趣表現得淋滴盡致。(4)兒童情趣還可以通過兒童文學的特殊表現手法,如,夸張、幻想、擬人等手法表現出來。如,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桂花雨》,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桂花樹笨笨拙拙的外形,不與繁花斗艷的樸實,采用比喻的手法將搖桂花時桂花紛紛揚揚下落的場景比喻成桂花雨,一系列表達手法的運用使文章童趣十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透過兒童視角,運用兒童思維去發現、挖掘兒童文學作品中的童趣。
3.采取多種教學方式進行兒童文學教學
運用好的教學方法能愉悅小學生的身心,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帶起他們學習的熱情。在進行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兒童文學中生動有趣的故事來進行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表現自己。如,在教學《燕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劃出文中優美的語句,如“二三月間,微風輕輕地吹拂著,毛毛細雨從天上灑落下來”“千萬條柔柳展開鵝黃色的嫩葉”“青的草,綠的芽,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爛漫無比的春天”。讓學生對這些語句進行反復朗讀,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4.重視課外閱讀指導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給予一定的重視,盡自身最大的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好的讀書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通過精心組織各類讀書活動,通過各類讀書活動增強學生的讀書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總的來說,兒童文學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加強兒童文學教學的重要意義,要根據兒童文學的特點去理解和教學,充分展示兒童文學的獨特魅力,讓兒童在兒童文學的熏陶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孫建國.小學語文中兒童文學教育的人文性[J].教育導刊,2012,42(4):78-80.
[2]徐珺.關于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策略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56(4):178-179.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