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麗雅
摘 要: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教學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過程中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成長,從而不斷正確認識自己,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關鍵詞: 中等職業學校 職業生涯規劃 小組合作學習
職校學生是一個相對比較特殊的群體,大多在基礎教育階段處于學生群體中的“弱勢”。他們的學習成績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自暴自棄、心灰意冷,甚至覺得前途無望,所以對中職生進行職業生涯相關知識的輔導是中等職業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內容。那么怎樣讓中職生重視這門課并積極參與課堂呢?十幾年教學經驗告訴我,小組合作學習是不錯的選擇。
一、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幾個認知
1.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
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或群體,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動上相互配合的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下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集體教學師生單維交流,改變了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處于十分被動的局面,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因此得以充分發揮。
2.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1)小組合作學習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小組以學生自愿組合為前提,再針對各小組之間學習程度差異較大的情況加以調整,使各小組的學優生、中等生、后進生合理搭配,學生基本平衡。在學習任務下達后,按各自能力與專長分工合作。
(2)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強化了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和對自己同伴學習進展的關心。
在傳統課堂上,師生關系因授課方式過于呆板,教師講學生聽,教學氣氛過于沉悶,因而容易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參與探究知識過程中,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在合作性教學中,教師在布置完任務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組之間,進行旁聽(觀)、指導、幫助或糾正,這樣的學習氣氛顯得輕松、活潑又團結互助,有利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師生間的有效溝通,有利于學生間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從而促成他們親密融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進而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3)小組合作學習能為學生提供較輕松、自主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合作性課堂教學中,師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是多邊進行的,學生有更多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形成相同問題的不同答案,學生的學習環境更寬松,自主發揮的空間更廣闊,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伴之間相互幫助,動手實踐,在合作中發現、探究,提高學習興趣,通過滿足學生各種內在需要激勵他們的參與意識,并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二、組建合作小組的注意事項
1.合理組建合作小組,發揮小組長的職能。
小組的組建與管理直接制約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敗。為此,在組建小組時,首先,教師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智力情況、性格特點、性別、操作能力等混合編組或自愿編組。五六人一組,小組成員相對固定。其次,要確定小組長,發揮小組長的組織管理職能,教師要對小組長進行適當的工作方法指導,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小組的整體水平。
2.加強小組文化建設。
讓每個成員集思廣益、共同磋商,為小組取積極向上、富有新意的、響亮的名字,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組目標和團隊精神;制定小組的共同奮斗目標。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大家才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動力。當然,奮斗目標既有長期的又有短期的,長的可以是三年的,短的可以是每一天的,甚至是每一節課的。
3.教給學生合作方法,培養合作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完成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參與習慣,教會學生與人合作的方法,與人友好相處,共同完成任務。因此,在實施小組合作之初,應明確提出小組合作要求,強化學生合作習慣的培養。第一,學會傾聽,不隨意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合理的評價;第二,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做出進一步解釋;第三,正確表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觀點;第四,勇于接受他人意見,并修正自己的想法。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的運用
1.運用課后探索活動,組織小組學習。
我們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職業生涯規劃》,每一章節課后都有一個“學以致用”的環節,這個環節往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如訪問事業有成的畢業生、搜集相關內容的案例等。因此,把學生分組并讓他們參與課后的探索活動,有助于學生對這種課堂的積極參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創設情境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際上就是為學生設置解決自己身邊問題的情境,密切自己與生活的關系。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材中編輯了大量的情境教學內容,生動細膩,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引發學生對職業生涯的探索,為小組合作創設情境提供了生動有趣的素材。創設情境,可以將職業生涯規劃融入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樂于接受。
3.開展調研活動,合理分配任務。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作為一門德育課,看似屬于文化課,無須實訓,與專業課不同。其實,學生如果不經歷實訓,很難了解生涯規劃的效果,使課堂變空,學生也會難以理解課程中的概念。面對這樣的情況,引導學生走出學校小課堂,走入社會大課堂,走進社會進行采訪調研,從實踐中掌握概念。職業生涯規劃的德育課除了課堂上理論知識的傳播外,還應該讓學生走向社會、用人單位,真正在實踐中感受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因此,在職業生涯規劃課堂中,筆者安排學生參與社會調研,走進用人單位進行調研。
在合作調研中,小組合作學習改變傳統的能力分組,把全班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設置共同的學習目標,同時,組中的每一位成員根據特長和個性分配不同任務,使之成為一種“利益共同體”。也就是說,只有在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組內的每個學生才能獲得成功。這種做法可以使組內的每一個學生都樹立“休戚相關”、“榮辱與共”的集體中心意識,增強學生捍衛集體榮譽而學習的強烈動機。
四、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總結與思考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成長,從而不斷正確認識自己,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努力做到:
1.重視小組合作學習,不斷學習,精心備課。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的理念,不僅要求學生動手、動腦,而且要求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與合作。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精心備課,適應變化。重視小組合作交流,重視生生互動,使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學習,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個別差異,縮小兩極分化,有效提高德育教學質量。
2.重視對小組合作學習長效性的激勵與促進。
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一件新鮮事物,所以實施初期學生會被它的新奇所吸引。但是,隨著新鮮感的逐漸消退,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與耐心逐漸減小,這時教師必須有持之以恒的決心與信心,提高學生小組學習興趣并保持興趣的長效性。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大力表揚并及時給予獎勵,同時做好此項工作的指導與監督。
總之,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勇于放手并精心鉆研教材,設計典型的小組合作問題,對小組合作進行正確引導,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優化生涯規劃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合作化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溫家寶.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是光榮的,教育部網: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http://www.moe.edu.cn,2007.9.7.
[2]陶青松,邵偉.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與實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