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為高職教育及其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校企零對接使學校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以及課堂教學內容都與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密切結合,提高學生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實時性、有效性。校企合作機制的建立,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創新職業崗位培養模式,是面向未來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
【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崗位能力;校企合作
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交通一體化,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2016年,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大力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做到學以致用。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已成為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改革的重點。
1 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現狀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的高職畢業生數量龐大,但他們在就業市場上卻表現出明顯的弱勢,主要體現在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等職業崗位能力的欠缺上。職業崗位能力是支撐勞動者在職業或崗位上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能力或才干的關鍵能力。學生往往在能力和技術上與實際工作脫節,不能很快適應崗位工作的需要。高職院校的教師對企業了解甚少,不懂崗位的技術要求。社會、學校與學生之間三者之間的溝通不足或者沒有形成穩定的溝通機制最終會導致各自為主,教育目標和教育實際脫離,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沒有能夠真正提高。因此, 制定和完善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體系,建立切實有效的溝通機制,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才能使畢業生適應崗位和環境的變化,成為真正的高技能型人才。
2 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目的
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備具體崗位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能力,包括職業崗位所指向的專業認知程度、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掌握程度以及專業的運用效果等,還需要具備現代職業發展所應當具有的職業崗位能力。 職業崗位能力就是從事某種職業必須具備的專門的能力,其強調專業的應用性和針對性。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目的是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聚焦我國區域產業經濟提速和中國制造2025對中高端應用技能型人力資源的持續增長訴求,依托高職院校培養模式規劃探索教育要素整合路徑,應用技能型人才聯合培養策略。
3 校企合作對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關鍵作用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培養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人才是一切高等教育的目標,也是其不斷教育改革的內在動力。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可以了解企業一線的要求,包括崗位崗位群需要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學校依據這些工作經驗知識來增強課程的實用性,這有助于課程內容緊密與企業崗位實際內容相關聯,同時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這種以企業為導向,面向行業、社會,強調操作性、注重實用性的課程必然能讓學生獲得他們將來從事工作所需的技術和實踐經驗。“校企合作”是校企雙方以合作共贏為基礎建設的相互開放、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人才培養的組織形式。
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快高職教育辦學模式的創新,有效地為生產企業培養緊缺的技術人才,主動適應市場對高職教育改革的要求,打破傳統人才培養的束縛,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解決企業求才難的問題,有效解決學校辦學經費、辦學條件、實訓基地、師資水平、辦學經驗和辦學特色不足等。
校企合作是校企雙方建立的密切合作的伙伴關系,教師下企業的生產崗位學習,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企業的師傅、能工巧匠親身體驗學校教學經歷和學生工作經歷,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實現了雙向的崗位互換與互補,換位思考,換崗工作,共同完成學生培養任務。一方面利于高職院校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優先發展高新技術類專業,大力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專業。另一方面利于高職院校調整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努力構建和形成適應職業崗位知識和能力需要的、滿足學生就業和個性發展多元化需求的課程體系。緩解高職教育投入不足。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廣泛吸納社會、行業和企業的資源進入高職人才培養事業中,緩解國家對高職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幫助高職學生順利就業。解決企業招工難的問題。
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實現人才培養和就業的有效對接,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增強學生適應社會能力,培養企業后備人才,實現實習與就業的“零距離”鏈接;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人才與科技已成為競爭取勝的決定因素。以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為目標,加快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速度,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以適應區域經濟和社會的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張頔,賀新.基于職業崗位能力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常州大學學 報,2015(09).
[2]李閩.高職校企合作課程開發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08).
作者簡介
張欣(1982-),女,碩士學位。為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電氣控制。
張莉(1968-),女,碩士學位。現為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機械控制。
王文杰(1966-),女,現為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自動化控制。
作者單位
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