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明
【摘 要】教師肩負著培養學生主體良好學習情感、高尚學習品質、優良道德情操的重任。這就要切實做好學生主體的學習引導和推動工作,以情感培養為切入點,以創新手段為根本,讓學生接受、認可、喜愛所學科目,從而樹立主動、能動學習情感。本文作者在闡述提高初中生數學學習情感的教學功效基礎上,對提高初中生學習情感方法的使用做了簡單的試論。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情感;提供;認識;思考
一、引言
人類所開展的實踐探知活動,都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積極情感基礎之上,以此主動解決遇到的難題和坎坷,從而達到預設的活動目的。在學科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僅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更肩負著培養學生主體良好學習情感、高尚學習品質、優良道德情操的重任。這就需要教師要切實做好學生主體的學習引導和推動工作,以情感培養為切入點,以創新手段為根本,讓學生接受、認可、喜愛所學科目,從而樹立主動、能動學習情感。初中生處于情感活動的波動期和心理發展的特殊期,需要教師予以有效的提振和培養,促使他們樹立穩定、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為有效深入高效學習奠定思想“基石”。筆者以為,學習情感培養應該成為初中數學教師永恒的教研課題,也應成為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滲透于過程、落實在平時,一以貫之開展好、落實好、培養好。
二、良好數學學習情感培養的功效
筆者通過對他人教學研究專著資料的整體研析以及自身教學實踐感悟體會,深刻意識到,良好數學學習情感的培養,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教育功效:一是有利于學生主體特性的展現。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居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核心地位。初中生既表現出心理情感豐富復雜的一面,又表現出親師愛教的一面。初中生良好學習情感的培養,能夠促使初中生更加主動、更加積極、更加深刻的配合教師開展的講解教學、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進入教學設置的教學環節、投入師生與生生的互動討論,從而充分展現出自身的主體特性,生動展示自身的學習風采。二是有助于課堂教學進程的推進。傳統教學進程中,教師的教學活動決定了課堂教學效能的高低,“教”成為決定課堂教學的關鍵性因素。而新課程教學標準提出“以生為本”的教學核心,課堂教學有效的評判重點放置到了“學生”主體。學生群體主動、能動、積極學習情感的養成,能夠促使學生主體與教師教學的“無縫對接”、“同頻共振”。深入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圍繞教師預設和提出的教學要求、教學任務、數學習題,進行同步思考、討論和協作活動,師生協作、生生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和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要求,實現學與教二者之間的完美融合,持續發展。三是有益于主體良好情操的培養。良好的學習情感,是形成和梳理良好道德情操的條件和基礎。初中生良好學習情感的培養,能夠促使他們摒棄身上已有的“瑕疵”和“陋習”,思想上形成樂于學習、愿意學習的內生動力。同時,面對學習進程中的“荊棘”和“坎坷”,能夠保持克難求進、負重奮進的樂觀情懷和品質。這對社會有用人才的培養,奠定了重要的根基和條件,也是學科教育教學的根本宗旨和責任所在。
三、提高數學學習情感的方法手段
一是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教師有著強烈的“崇拜”心理和明顯的“尊師”情感。筆者發現,部分初中生對數學學科“不感興趣”,其根源在于和教師之間的“隔閡”,與教師的關系“緊張”,從而內心產生“排斥”心理,從“不喜歡”教師發展為“不愿意”學習所任教學科。而教育心理學明確指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學生內在學習情感的“基礎性”條件。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重視與學生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一方面要改變以往“一臉嚴肅”的權威,都對初中生施以真誠的微笑,拉近師與生二者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要“走下去”,“蹲下去”,走進初中生群體中間,通過家訪、交流、談心、拉家常等形式,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掌握他們的學習生活,幫助解決一些困難,使之成為知心朋友、良師益友,從而實現“愛屋及烏”思想的轉變。
二是注重形象生動的場景設置。初中生處于心理發展的特殊期,對外界環境更有了敏銳的洞察力,表現出明顯的“波動性”。初中數學教師提高學生學習情感,就需要切實做好課堂教學場景的設置和營造工作,利用數學教材所具有顯性和隱性教學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和充分運用,拉近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形成初中生思想情感共鳴。數學生活應用性較為顯著,對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教師在“軸對稱圖形”、“三角形的穩定性”、“一次函數的性質”等等知識點教學中,為吸引初中生數學學習“注意力”,采用設置生活實例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人們乘坐的飛機、自然界中的蜻蜓、展翅翱翔的老鷹”、“人們在松動的桌子腿上用木棍釘成三角形”以及“小明早上跑步到學校的時間和距離”等等生活案例,展示數學應用之美,提高初中生學習潛能。現代多媒體教學器材運用,能夠將抽象事物形象化、枯燥事物具體化。在“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等教學中,教師運用教學課件以及電子畫板等器材,向初中生展示一個具體、形象的畫面,并通過運動變化的形式,動態展示二次函數圖像運動時的特點以及圓與直線的不同位置關系,從而讓他們有了直觀、清晰的感受和認識,觸發了初中生內生動力,學習欲望。
三是傳授科學解題的方法策略。有不少初中生由于沒有掌握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面對教師設置的教學任務以及解題要求時,經常表現出“手足無措”、“無從下手”的畏懼心理,其學習情感也大打折扣。筆者以為,傳授初中生正確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是提高他們學習情感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進程中,特別是在數學知識點的講解以及數學習題的講授過程中,一方面要發揮初中生主體能動功效,引導和組織初中生參與到數學知識點以及數學習題的探知和分析等實踐進程,通過親身參與獲得其直接的認識和感悟;另一方面要強化知識點運用以及解題方法的歸納等講解傳授,通過指導、合作、討論等形式,向初中生點明數學知識點使用時應該注意的事項,解決該類型問
題時所需要關注的關鍵要點,從而逐步掌握正確解答數學問題的要義精髓,奠定有效解析問題的方法指導論,增添科學解答數學問題的信心和決心。
問題:兩個同樣大小的肥皂泡黏在一起,其剖面如圖所示(點O,O'是圓心),分隔兩個肥皂泡的肥皂膜PQ成一條直 線,TP、NP分別為兩圓的切線,求∠TPN的大小。
初中生自主探知、合作探析:“因為兩個圓大小相同,所以半徑OP=O'P=OO',又TP、NP分別為兩圓的切線,所以PT⊥OP,PN⊥O'P,即∠OPT=∠O'PN=90°,所以∠TPN等于360°減去∠OPT+∠O'PN+∠OPO'即可”。
教師予以指導,明確指出:“這是關于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數學問題,在解題時需要正確弄清楚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
學生修訂解題思路,依據教師指導,開展解題活動。其過程略。
教師予以點評,與學生一起歸納總結解題方法:“解答該類型問題,首要問題是弄清楚兩個圓之間的關系,然后根據其位置關系運用其相關數學知識內容”。
四是善用肯定積極的評價教學。評價教學是教師主導特性有效展現的重要路徑,也是課堂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之一。教育心理學認為,積極、肯定的評價教學,能夠增添學生主體學習好學科知識的信心,能夠催生學生主體良好學習內生動力。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評價教學進程中,要多用肯定贊賞的眼光看待初中生學習的表現和結果,多對初中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予以肯定和表揚,讓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學科的勇氣。同時,面對他們學習探知解答過程中出現的“瑕疵”,要善于發揮教學機智,反話正說,提出期望性的話語,組織開展學習不足方面的“再次”認知探究活動,從而讓初中生在積極評價中保持樂觀積極情態,深入探析和反思自身及他人學習缺陷,進而獲得正確學習方法,形成良好學習素養。
四、結束語
提高初中生數學學習情感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在具體培養進程中,要緊密抓住教材、課堂、學生等關鍵要素,科學組織、精心預設、有效施教,提振和激勵初中生內在數學情感,實現初中生良好學習素養和品質的樹立。
【參考文獻】
[1]王再彬.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
[2]高文蔚.淺談如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J].教育界,2015年
[3]孔維晉.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J].新課程,中學2015年第12期
[4]李紅梅.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提振數學學習興趣[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