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晨
【摘 要】數列是高中數學知識的重要內容,它是一種特殊的函數,具有較為多變的性質以及題目類型。近年來關于解題錯誤的研究非常多,本文主要分析在高中數列學習中,常見的一些錯誤類型,以及錯誤的修正策略,使教師以后的教學更具針對性,學生能夠更好的完善數列這一模塊的知識體系。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列;易錯類型;策略
數列是高中數學學習的基礎內容,它是體現函數離散現象的一個數學模型。同時,數列也是一項特殊的函數,對于學生理解函數性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高考的試題中,數列也是常見的易考對象,它與方程、函數、不等式、概率等內容綜合出題,具有多變的考題模式,學生在處理數列問題時也經常出現一些錯誤。
1.數列的定義
在大學高等數學中,我們這樣定義數列:
若函數f的定義域為全體正整數集合N+,則稱f:N+→R或f(n),n∈N+為數列。因正整數集N+的元素可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故數列f(n)也可寫作a1,a2,…,an,…或簡單地記為{an},其中稱an為該數列的通項。
而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數列的定義可以這樣表述:
數列是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數。數列中的每一個數都叫做這個數列的項。數列是一個定義域為正整數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數,如果數列{an}的第n項an與n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則這個公式就叫做這個數列的通項公式。數列的通項公式也就是相應函數的解析式。
2.數列解題的易錯點
2.1對數列的概念理解不準而致錯
例1已知數列{an}是遞推數列,且對于任意的n∈N+,an=n2+λn恒成立,則實數λ的取值范圍是____。
錯解 因為an=n2+λn是關于n的二次函數,且n≥1,所以-≤1,解得λ≥-2。
錯因分析 數列是以正整數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為定義域的函數,因此它的圖像只是一些孤立的點。
正解
正解一:因為an=n2+λn,其圖像的對稱軸為n=-,由數列{an}是單調遞增函數列有-≤1,得λ≥-2。當2-(-)>--1,即λ>-3時,數列{an}也是單調遞增的。故λ的取值范圍為{λ|λ≥2}∪{λ|λ>-3}={λ|λ>-3},即λ>-3為所求取值范圍。
正解二:因為數列{an}是單調遞增數列,所以an+1-an>0(n∈N+)恒成立,又an=n2+λn,(n∈N+),所以(n+1)2+λ(n+1)-(n2+λn)>0恒成立,即2n+1+λ>0。所以λ>-(2n+1)(n∈N+)恒成立。而n∈N+時,-(2n+1)的最大值為-3(n=1時),所以λ>-3即為所求范圍。
反思 利用函數觀點研究數列性質時,一定要注意到數列定義域是{1,2,3,4,…,n,…}或其子集這一特殊性,防止因擴大定義域而出錯。
2.2忽視公式an=Sn-Sn-1的適用條件導致錯誤
例2設數列[an]的前n項和Sn=3n2-n+2(n∈N+),求{an}的通項公式
錯解 ∵an=Sn-Sn-1=3n2-n+2-[3(n-1)2-(n-1)+2]=6n-4,∴an=6n-4
錯因分析 求數列的通向公式是本章最常見的問題,此處的易錯之處是:根據數列的前n項的特征歸納數列的通項公式時,考慮不全面而出錯;或者在利用前n項和公式求通項時沒有檢驗n=1的情況而出錯;或者對通項公式理解不夠透徹而出錯。避免出現這些錯誤的方法就是驗證,本例正是由于沒有檢驗n=1的情況才導致了錯誤。
正解 當n>2時,∵an=Sn-Sn-1=3n2-n+2-[3(n-1)2-(n-1)+2]=6n-4,∴an=6n-4;當n=1時,a1=S1=4,不滿足上式。∴數列{an}的通項公式為an=4(n=1)
6n-4(n≥2)
2.3錯用等差數列的性質導致錯誤
例3設{an}是等差數列,ap=q,aq=p(p≠q),試求ap+q。
錯解 ∵{an}是等差數列,∴ap+q=aP+aq=p+q。
錯因分析 在運用等差數列的性質時,由于理解不深刻,從而出現性質混淆、亂用的現象。解決方法是對性質進行正面來加深對它們的理解,尤其是在運用“若m+n=p+q,則am+an=ap+aq(m,n,p,q∈N+)”的性質時,必須是兩項相加等于兩項相加,否則不成立。如:
a15≠a7+a8,a7+a8=a6+a9,a1+a21≠a22,a1+a21=2a11
正解
正解一:設公差為d,則ap=aq+(p-q)d,
∴d===-1
∴ap+q=ap+(q+p-p)d=q+q×(-1)=0
2.4混淆等差數列的性質與前n項和的性質導致錯誤
例4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S6=10,S24=24,求S18
錯解 在等差數列{an}中,S6,S12,S18成等差數列,∴2S12=S6+S18即2×24=10+S18,∴S18=38
錯因分析 在等差數列中,下標成等差數列的項仍成等差數列,即ak,a2k,a3k仍成等差數列,但Sk,S2k,S3k不一定成等差數列,應是Sk,S2k-Sk,S3k-S2k成等差數列。混淆上述性質,容易造成錯誤。本例中,雖然下標6,12,18成等差數列,但S6,S12,S18不成等差數列,應是連續6項的和,即S6,S12-S6,S18-S12成等差數列。
正解 在等差數列{an}中,因為S6,S12-S6,S18-S12成等差數列,所以2(S12-S6)=S6+S18-S12,即2×(24-10)=10+S18-24,解得S18=42
反思 等差數列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有些可以延伸到等差數列前n項和中,但是特別的,并不能類比在等差數列前n項和中使用,這樣容易出現性質應用中的錯誤。
3.解題策略
3.1牢記定義、公式,靈活運用性質
3.2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總結歸題目解類型
【參考文獻】
[1]賈鵬云.高中數學數列教學設計的實踐探討[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11)
[2]高東.高中數學數列教學探討[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5)
[3]向正凡.辨析中學生數學解題錯誤與培養數學解題能力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6-36
[4]武堅.中學生數學學習中常見錯誤的分析和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12-27
[5]黃敏.初中數學易錯題分析及應對策[J].讀與寫雜志,2009.6(12):126-127
(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研振興基金重點研究項目——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的一體化模式創新研究(jsjkzx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