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娜
摘 要: 在高中數學教育中,數學文化得到廣泛重視,數學文化的引入對數學課堂教學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和分析,希望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支持。
關鍵詞: 數學文化 高中數學課堂 應用研究
近些年來,我國教育不斷發展并取得矚目成就,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進,提升綜合素養已經成為廣大教育界人士的共識,也成為我國大多數學校的教育主題。高中數學課堂必須融入數學文化,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
一、在情境創設中滲透數學文化
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學情境對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通過有效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引入教學課堂之中,讓學生循序漸進地走入數學知識的大門。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合理運用教學情境滲透數學文化,具體到教學實踐中,可以先讓學生預習課本內容,對本節課堂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師可以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逐步滲透數學文化,如相關定理的介紹、概念的理解和數學家的故事等,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形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理解數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具有很大幫助。例如,當講解初等函數的時候,可以為學生講述棋盤擺米的趣味故事,從而讓學生發現數學學習中的樂趣,讓他們驚嘆于數學知識的神奇,在接觸故事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學習到指數函數,這對于教材內容的理解有重要幫助。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適當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利用課外時間引入數學文化,例如,在講解“數列”這一節內容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熟悉數列,了解數列變化規律,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社會調查作業,讓他們了解銀行理財產品,重點研究本金和利率的關系等,并比較每個理財項目的優缺點,從而有效提高自身數學知識運用能力。
二、在知識生成中滲透數學文化
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數學知識的來源和演變、應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活動性過程,教師們應當多加探索和實踐,研究這個過程中包含的各種數學方法、解題步驟和數學文化背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在知識講解過程中多插入一些數學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發展過程,了解某一個定理是如何得來的,從而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對提升數學素養、開闊數學眼界有重要幫助。例如,講解“無理數”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叫作“無理”,無理和有理的區別是什么,然后為學生介紹無理數的來源和演變歷史。通過對這些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激發,主動對無理數進行深入探索。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建立起邏輯思維,盡量試著自己推導相關數學公式,從而體會數學知識中蘊含的文化知識內涵。
三、在解題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這門課程是一門注重實踐的課程,學生不但需要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更需要在解題過程中鍛煉知識運用能力,從而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數學發展史上,很多數學名題不僅是歷史的沉淀,更蘊含某種深刻數學思想,理解這些數學思想對數學素養提升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尋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數學名題,帶領他們領悟其中的數學思想。
例如,如圖1所示,數字1,3,6,9都構成三角形,因此可以被稱為三角形數,如圖2所示,數字1,4,9,16都構成正方形,因此可以被稱為是正方形數,那么,以下幾個數字中既可以被稱作三角形數,又可以被稱作正方形數的是哪一個?
A.289 B.1024 C.1225 D.1378
這道題就體現了一個重要思想,那就是“萬物皆數”,這是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思想,這道題能夠在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同時,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體會到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奇妙玄奧。
四、在概念理解中滲透數學文化
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概念理解是極為重要的,只有深入理解數學概念,才能更熟練地運用數學知識解題,因此,概念理解可以算是學生掌握和應用數學知識的首要前提,教師應當在課堂開展過程中引入相關數學概念的本質、內涵和外延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在講解“仰角和俯角”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思考李白的詩詞“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講解必然事件和隨機事件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思考“守株待兔”是否為必然事件,“種瓜得瓜”是否為必然事件,從而把數學與生活結合起來。這種教學形式能夠體現出數學文化的美學價值和實用價值,拉近數學與同學們的距離,讓學生更加熱愛數學。
總而言之,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必須深入探索相關教學開展形式,深入理解高中教學理念,并采取有效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和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韓繼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2]苗蓉.數學史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