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媛
摘 要: 在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創造的信心,營造輕松的氛圍,用鼓勵的語言教學必不可少,每一節課不要著急完成任務,而要圍繞每節課的內容,盡可能多地想象,比一比誰的想法最多,最有獨到之處,最有新意,這樣將學生的思維打開,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而教師需要具備全面的美術素養、教學設計要有創造性、組織教學要遵循美術創作的規律。
關鍵詞: 美術教學 創造性思維 發散思維 情境創設 想象力
我從事教育事業已近二十年,在美術教學中發現不少學生習慣于模仿,自然而然地直接把別人的方法和觀點“拿來”,變成自己的作品。創造性很重要,愛德華·波諾說:“毫無疑問,創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沒有創造力,就沒有進步,我們就會永遠重復同樣的模式。”創造性思維是思維活動的高級水平,是指人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從問題中找出新關系、尋求新答案的過程,這種思維具有新穎性、獨創性、發散性。那么,如何在美術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認識的興趣。
當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求知的渴望就在情境中產生。若離開一定的情境,學生的興趣和想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教師就要在教學中熱愛自己的學科,熱愛自己的學生。在備課和上課時要精心設計環節,不只是傳授知識,更要讓學生產生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以興趣為向導,引導學生從常人的思維中思考、分析,以獲得全新的創造。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樹立學生創造的信心。
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動力基礎,更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核心。缺乏自信是制約學生創造性的主要因素,正如拿破侖所說的:“默認自己無能,無疑是給失敗創造機會。”可見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很必要,它能幫助學生樹立創造的信心。在教學中營造輕松的氛圍、用鼓勵的語言教學必不可少。
三、在美術教學中,練習用發散思維去想象。
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藝術創造并非易事,因為他們完成作業大部分是臨摹。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臨摹中逐漸減弱,已經習慣照抄別人的模式,習慣性思維占據學生的腦海。因此,當學生創作出現“我不知道怎樣畫”、“畫啥呀”、“還是看看資料吧”狀況時,原因之一是讓學生長期臨摹,缺乏想象力的訓練,久而久之,只會使學生墨守成規,將來離開書本,離開學校,離開老師將一事無成。因此在教學中不要著急完成任務,而要圍繞每節課的內容盡可能多地想象,比一比誰的想法最多,最有獨到之處,最有新意,從而發散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學習《靜物的構圖》一課中,讓學生分組自由構圖,并說明應用構圖原理,而不是教師將靜物直接擺好,再總結,結果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實證明:發散性思維對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很有益處。
四、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創造性的關鍵在于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有一位科學家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學生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盡管他們的想法幼稚,他們的表現力有限,但他們的構思新穎有趣,教師應對學生的觀點給予鼓勵。
五、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本身在美術專業和專業教學兩方面要更有創造力。
1.要求教師具備全面的美術素養。即教師要掌握一般美術創作構思、構圖、造型和表現等技能技巧,了解美術方面各藝術流派(如國外的印象派、野獸派、表現主義等;中國的工筆、寫意等)的創作思想和方法,了解世界美術史和中國美術史,指導學生學習并運用不同的藝術流派及形式進行有目的的創作。
2.教學設計要有創造性。要設計有趣的教學創作主題,從興趣入手,安排有序的創作進程、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方法組織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自主、合作與探究)、提出明確而略帶挑戰性的作業要求、根據藝術流派的特點啟發和引導學生,以及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評價機制,如給學生建立檔案袋評價、課堂展示性評價等。活潑、民主、嚴謹、有效的課堂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3.組織教學要遵循美術創作規律。教師應明確地圍繞創作目標開展創作活動:選擇有代表性的名作,賞析、體驗該藝術樣式的形式特點和創作思想;通過必要的臨摹或練習,了解該藝術的形式或技法;結合學生的生活、興趣和其他學科知識尋找素材,模仿名作大膽想象、構思、構圖和創作;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同時寫出(或表達)創作體會;通過展示作品及多元評價的標準,發現學生的個性和優點,使學生體驗成功。
創造力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千萬不要抹殺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發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習慣于用創造性思維看待問題,從而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