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瑤
【摘 要】通過結合名師課堂,闡述了追求簡約而不簡單的數學課堂的做法,論證了簡約課堂的重要性和其在教學實踐中所產生的效果,并提出了若干看法。
【關鍵詞】數學課堂;簡約有效;本色回歸
課堂教學歷來被稱為“遺憾的藝術”,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怎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簡約有效、回歸自然的呢?莎士比亞有句名言: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借鑒到數學課堂中,就是要刪繁就簡,返璞歸真,追尋形式簡約而內蘊豐富的數學課堂,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簡約樸實,實現課堂自然本色的回歸。
近期,筆者有幸傾聽了區名師王老師執教的《商的變化規律》一課,讓人深刻體會到:簡約是一種課堂感受、是一種精湛設計、是一種高效整合、是一種教學境界。有了這種體會和信念作支撐,更進一步堅定了筆者的信心:追求簡約課堂,讓數學課堂教學回歸本色。
一、簡約是一種理念,追求簡簡單單的過程
當今社會,什么都提倡簡約,數學課堂更是如此。簡約的課堂首先是從目標到環節,從方法到語言都簡簡單單,教學過程有條不紊,返樸歸真,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節,簡便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了簡單有效的教學效果。王老師的課堂不失為一個典范。
(一)教學目標追求簡明:王老師本節課制定的目標是:經歷探索的過程,發現商的變化規律;掌握商的變化規律,體驗探索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的能力。正是在這樣的教學目標指引下,老師設計了本課的教學過程,力求情境創設簡潔、有效,力求學習內容簡明、豐富。
(二)課堂語言追求簡要:課堂教學過程是信息運動過程,而語言無疑是信息的重要載體,教學語言是否運用得恰到好處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王老師在上課一開始,就從孩子們感興趣的小猴分桃這個主題引入,在小猴只數不變的情況下,讓孫悟空分的桃子總數不停變化,通過變與不變,讓孩子們從熟悉的生活事例中發現蘊含的數學奧秘。通過老師的恰當引領,讓學生從中概括出相對簡單的數學規律。同時,老師的問題又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學生通過爭論、分析,想方設法來驗證自己剛才猜想的結論,學生在找到規律的同時,更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探究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追求簡化:教學過程簡化,就是用最有用、最直接的方法去取得教學實效,也就是要減少花樣,簡化環節,留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理解到內化,最后學會表達運用。在這堂課的其中一個練習中,王老師出示一份表格,有A、B、C、D四種物品,絕大多數都出現了每種商品中的其中兩處信息,最后一行全空著,讓孩子們填完整。
在二年級的除法學習中,表格已多次出現,要找出其中的規律并不難,但對孩子們來說,第四行的靈活應用還是會稍有難度的。老師通過表格的呈現,讓孩子們明確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系。通過對商的變化規律的運用,利用商、積的內在聯系,合理、快速地填寫答案。
二、簡約是一種深度,締造充滿張力的課堂
簡約的課堂是有深度的課堂。盲目追求課堂的“厚重”固然不可取,但那些過于簡單的課堂教學也并不是真的“簡約”。如果教學目標設置膚淺、課堂教學內容較少、提問過于簡單,學生都能一一舉手回答,甚至不需要討論,沒有任何思維阻礙,看似熱鬧的課堂最后也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深度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在“簡約”的基礎上為之“豐滿”。如果說“簡約”是從目標到環節,從方法到語言都不枝不蔓,干干凈凈,那么“豐滿”就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呈現的張力——思維的張力、情感的張力乃至于智慧的張力。
三、簡約是一種境界,促使教學回歸自然
簡約的課堂追求一種境界,聽名師的課,我們會發出一種“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感慨,他們的課堂,沒有特別的現代教學手段,只是憑借樸素親切的語言,豐富的體態語,就能讓課堂絢麗多彩、精彩紛呈。尤其讓人欽佩的是他們教學語言清新、質樸,沒有華麗精致的辭藻,但是學生卻在他們的帶動下愉快地學習。這種樸素的美,是真正的大美。
王老師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一個簡單的課件,演繹出一堂生動有效的數學課,通過學生的探究、發現,潛心涵泳,領會整節課所要傳授的知識要點,課堂沒有“繡拳花腿”,而是學生實實在在地在學習。這樣的課堂很簡樸,以悟為本,讓知識要點自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
期待我們的數學課堂始終保持一種原生態的美,達到一種“繁華落盡見真淳,鉛華洗卻見本色”的境界。
【參考文獻】
[1]許衛兵.簡約:數學課堂教學的理性回歸[J].課程·教材·教法,2009(5)
[2]裘慧斐.《新課程中學》,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