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小鈺
摘 要:在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學案導學”課程模式的實用性以及科學性獲得學校以及教師的認可和歡迎。針對小學中高年級數學“學案導學”的實踐運用進行分析和反思,希望給予我國教育行業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階段;中高年級數學;學案導學;實踐;反思
學案導學模式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通過教師的科學指導,以學案為重要載體,師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學案導學模式的相關環節和內容包括:設計學案、課前嘗試和模擬、課堂實踐、課下拓展和教師語錄等,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
一、學案導學模式的實踐背景
小學是數學教育的基礎階段,加強小學數學教育對培養學生數學思維以及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具有積極影響。學案導學模式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權利。
當前在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依然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這種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不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同時也與“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背道而馳。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重視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創新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樂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學案導學在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
1.明確內容
在授課之前,教師要先組織學生對下節課的知識內容以及學習重點進行有效預習,指出預習方向,明確預習內容,為提高預習效率奠定基礎。例如,下節課要學習“圓錐的認識”,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圓錐形物體,并且了解什么是圓錐體,圓錐體與圓柱體有哪些相似點。
2.開展自學
教師在布置好學案之后,要引導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綜合和鞏固,實現知識的合并、轉換和擴充,要對內容進行思考、解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以及自學能力。同時,教師要在學生自學中穿插知識講授,讓學生系統地學習。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的時候,教師要組織學生對“圓的周長”知識進行回顧,并且將“圓的周長”知識與“圓的面積”知識進行聯系,引導學生思考,提高自學質量和效率。
3.歸納總結
學案導學模式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促進學生思考和自主探究,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自流。在數學教學中,學生要通過學案導學模式進行自我提問和自主思考。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的學習難點進行剖析、講解、歸納和總結,指出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分類”的時候,教師要幫助學生總結三角形的特點,并帶領學生根據三角形的特點對其進行正確分類,教師要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自主學習中。
4.課后練習
在應用學案導學模式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不僅要關注課堂自學,同時還要重視課后練習。課后練習是課堂的延伸和繼續,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困惑和問題布置練習題,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例如,在學習“軸對稱”時,很多學生在處理一些特殊圖形的時候,不能有效把握中心軸,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要布置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題,讓學生在做題中繼續思考。
5.教學反思
教師要對學案導學模式中出現的問題,開展教學反思,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分析,并且針對學生的知識薄弱環節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完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三、學案導學模式的積極意義
1.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前提,學生只有具備興趣才能主動學習。通過學案導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實現實踐活動與理論知識的充分結合。
2.提高教學效率
學案導學模式可以為學生創造民主、積極的學習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以及驅動力,緩解學生與教師的矛盾,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3.利于教師發展
學案導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自學能力為目標,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引導者,要真正參與到教學思考中,并且引導學生學好數學、會學數學,同時這個過程中會激發教師的反思和探索,進而有利于教師的未來發展。
當前,在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雖然學案導學模式受到學生與教師的認可和歡迎,但是其畢竟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依然有完善和提高的空間,需要教育同仁不斷挖掘和探索。學案導學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符合現代化教育思維,因此,我們一定要在實踐和研究中提高其作用,進而發揮學案導學的教學優勢。
參考文獻:
[1]赫會英.小學高年級數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與研究(A),2015(17):51-53.
[2]林燕華.小學中高年級數學“學案導學”的實踐與反思[J].學周刊,2016(3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