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年峰
【摘要】學生的發展既是全體學生的發展,也是學生個體的全面、和諧、終身的持續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是對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結構的改變,也是推動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同時有利于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自主學習
小學數學不僅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學科,也是一門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學科。小學數學老師不僅要扎實地傳播基礎知識,更應該想盡一切辦法,使學生在靈活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受到啟迪,感悟新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會自主學習,會創造性的學習。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結構十分單一,無法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并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地將教學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是否感興趣,因此,教師要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計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關于乘法課程教學中,筆者沒有機械地教學生去背誦乘法口訣,而是通過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去了解掌握乘法知識。例如,筆者讓學生自己動手,將紙張做成10個小旗子,然后讓學生正反兩面涂上紅色和藍色。首先讓學生將2張藍色的小旗子拿出來,再拿出2張藍色的小旗子,再拿出2張紅色的小旗子,讓學生用加法算出擺出來的小旗子的總數。學生很快就能列出“2+2+2=6”的計算公式。同時,筆者追問學生是否還想再學另外一種計算方式呢?學生在自我剪紙、涂顏色的活躍氛圍下,都踴躍地回答想。于是,筆者列出“2×3”的數學公式,然后給學生講乘法知識。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輕松的課堂氛圍,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興趣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讓教師教學輕松,讓學生學習輕松。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數學教學的一個基礎性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怎樣解數學題,而且認真審數學問題時解答數學問題的基礎,同時也是對數學問題進行迅速、正確解答的前提。若學生有提出問題的能力,那么就說明學生對事物進行了觀察、分析和思考,深入理解含義。盡管學生所解答的僅僅是一道數學題,一道數學題卻涵蓋非常廣的知識面,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可以積極引導學生自主的從各角度全面思考與聯想,那么在解答數學問題時,學生就會對頭腦中所存儲的數學信息進行選擇,并主動找出最佳解題方法與途徑,由此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思維靈活性。
例如,講數學連減題的時候,筆者結合實際生活,講媽媽去超市買了一袋洗衣粉花了18元,買了一支圓珠筆花了1元;買了一棵白菜2元;買了一件衣服花了60元,媽媽給收銀員100元,收銀員該找給媽媽多少錢。然后讓學生思考,列出計算公式。學生很快都能列出100-18-1-2-60=19的計算公式。這時候,筆者會引導學生是否有更好的計算方式呢,算起來能不能簡單些呢?這時候學生都會陷入思考。過一會,筆者給學生講可以從題目中選出整十整百的再做減法:100-(18+2)-60-1=19,同時讓學生比較兩種計算方法的不同,悟出其中的道理。首先,通過舉例媽媽買東西的體例,可以拉近學生與數學題的距離感,可以讓學生聯想到媽媽買東西的情景,讓學生以后在媽媽買東西的時候會自主地去算找錢的問題。其次,通過學生自主的列出計算公式,讓學生有自我的思考過程,能讓他們養成遇到問題即思考的習慣。最后,通過不同計算公式的比較和區分,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學生自主性學習是十分重要的,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
三、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對所有知識進行學習與掌握的最佳途徑都是親自去發掘與觀察,因為這種發掘出來的理解力是最為刻骨銘心的,而且對其中的性質、內在規律以及聯系也比較容易掌握。在問題的解決在,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時讓學生自己感悟,最終找出問題的答案,這種方法比老師直接給學生講解,使學生明白問題的答案要強得多,雖然都是弄懂問題的答案,但是學生明白問題答案的途徑就不同,前者學生的思維過程是作過激烈斗爭的,是一種內化過程,后者學生的思維過程是跟在老師后面完成的,是平穩過渡的由眼到手的簡單過程,前者具屬探索性學習,后者是接受性學習。因此,前者的學習會有所發現,價值遠遠超出后者。在教學中,我們當老師的,特別是數學老師,不要嫌學生思維遲緩,耽誤課堂時間。
四、設計互動性教學過程
以學生為主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計劃十分關鍵。如果教師繼續沿用傳統教學計劃模式:備課-講課-下課,學生無法成為課堂和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在備課開始就要明確教學計劃,要教給學生什么,要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什么,要學生做些什么,要學生如何去做。首先,備課不僅是教師的事,學生也可以成為備課的主人,講授每堂新知識前,教師要讓學生自己課下預習,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習和總結;到課堂上,讓學生講出提前學習的成果和學習的難點,然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果和難點,進而分解教學,讓教學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結語
以學生為主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是適應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也是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理念。只有一切以學生為主,學生才能很快地去認知數學,學習數學,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將數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生活處處都有數學,進而才能夠讓學生在數學王國里認識更多的朋友,學習到更多有用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彭光權。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J].吉林教育,2015(23)。
[2]仝文波。以學生為主體創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散文百家旬刊,2015(6)。
[3]李洪毅。基于小學數學學習特點的教學影響研究[J].新課程,2016,(02):236.
[4]潘藝堅。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分析[J].文理導航,2016,(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