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
摘 要: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從過去單純的職業指導到現在比較完善的課程體系,成為高校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職業規劃意識和正確就業觀念的重要載體。但該門課程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今后可從師資隊伍、教學方式、隱性課程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職業發展;就業創業指導;課程探析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B
一、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課程開設背景
該課程是為了適應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嚴峻就業壓力而開設,實現對大學生的學業選擇、職業規劃和就業問題的合理指導,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職業規劃意識和正確的就業理念,循序漸進地提升職業能力,幫助高校畢業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
從國家層面來看,2007年,國務院國辦發〔2007〕26 號文件提出“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2012 年,教育部在《關于做好 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12〕11號文件)中,要求有關高校“加快建立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提升就業指導課程質量和咨詢指導水平”“高校要加快建立職業發展咨詢室,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咨詢指導”。
從高校角度來看,就業制度改革提出畢業生就業由傳統的“統包統分”變為“雙向選擇、自主擇業”。一方面,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進行“雙向選擇”。高校培養出的學生能否充分就業,用人單位對學生評價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培養的人才質量的優劣情況。另一方面,畢業生“自主擇業”涉及畢業生自我認知、目標設立全過程,它給畢業生帶來了諸多困擾。如何迎接這種挑戰,關鍵在于高校要參與到畢業生擇業的全過程,幫助學生解決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困擾,提高就業質量。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把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課程一般為24-36個學時。山東中醫藥大學以《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為依托,每學年32學時,理論學時和實踐學時各占一半。《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向大一學生介紹職業發展方向, 引起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興趣;《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課向大三學生開設,指導畢業生解決就業困難,使畢業生能夠積極充分就業。將學生生涯輔導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將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貫穿學生自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
二、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對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目標,規劃職業生涯
該課程讓大學生更多地了解自我,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嘗試性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大學生結合所學專業,探索自己的職業發展前景,確定合理的職業目標和規劃。
2.有利于幫助大學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普遍存在自身定位不明確,對薪水、工作環境等定位過高,忽視了高級崗位的高標準、嚴要求。因此,要順利實現就業,轉變就業觀念十分重要。
3.促進畢業生掌握就業所需綜合能力
就業指導課程可以通過專題講座、情景模擬等形式,幫助學生掌握就業手段,求職禮儀,面試技巧等。同時,還可以學習就業程序和法規,保護自身權益。通過開設指導課程,隨時掌握社會需要、知識結構的變化,對學生進行因地制宜的教學安排,使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好的職業發展和就業創業指導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為學校打造品牌效應,形成良性循環。
三、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的現狀與思考
1.師資隊伍不穩定,師資水平有待提升
指導教師一般由學生工作人員兼職擔任,以山東中醫藥大學為例,多數由團總支書記、學生輔導員擔任,這支隊伍人員流動較為頻繁,職業指導經驗尚淺。
根據教育部教學〔2012〕11 號文件“加強隊伍建設和條件保障”“各地各高校要將就業指導教師納入學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范疇統籌考慮,建立和完善就業創業指導教師聘任、培養、使用、考核和激勵制度”的要求,學校層面要從制度上規范,從職稱評定具體辦法上保障任課教師的切身利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學生管理隊伍比較年輕,可多提供相關專業培訓的機會,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除了以學生管理人員為主導外,還可通過專、兼、聘等多種方式,吸納水平高、經驗足的不同專業背景教師,從宏觀角度把握不同專業和學科發展脈絡,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具體指導,甚至邀請校外專家、成功校友來校進行案例教學,提升指導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打造一支穩定的高素質、高水平的指導教師隊伍。
2.課程理論基礎和創新形式薄弱, 需進一步提高課程實效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課程,但課程內容多停留在理論講解、就業政策宣傳或事務性工作上。山東中醫藥大學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兩門課程,理論實踐學時各占一半比例,但目前學生自行實踐的多,老師跟蹤指導的少,學生畢業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還有欠缺。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課程關系到每個學生的職業前景,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普遍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原則,除了理論講授外,注重運用課堂活動、分組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情景模擬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習質量。
活躍第二課堂,加強隱性課程建設。一方面舉辦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寓教于樂,以賽代練。本校已成功舉辦了六屆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八屆簡歷制作大賽、十屆模擬求職大賽等。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學生開展課外學術科研活動,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或合作開展,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創新創業的基本素養。
3.對課程認識不足,需調動有效資源,實現全員化參與
指導課程的教學效果是畢業生順利就業的重要保證,是一項系統工程。學生和家長也應積極參與。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學生和家長雖然十分關心就業去向的問題,但很少落實在行動上。學生應充分認識開展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的重要性,認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積極主動地參與職業指導實踐活動,家長要有主動配合學校開展職業指導的意識。
另外,也應把求職者就業與用人單位用工有機結合起來。目前大學生課外實踐活動很多都是打零工,這些實踐活動往往缺乏專業性和職業針對性。學校可以嘗試“校企合作”,學生定期在企業進行培訓的同時,又得到了專業性的職業實踐。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以生涯教育為突破口,以學生成才為目標,以課程化為手段,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拓展一切有利資源,深入推進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規范化和科學化管理的全員化參與格局。
參考文獻:
[1]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創新職業指導——新理念[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2]呂麗紅.試論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2).
[3]屈婧婧,宋 佳,魏 星,等.新形勢下普通高校職業指導的開展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