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祥
【摘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在實際教學至關重要。因此,廣大教師一定要做好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要注重探究實驗,促進學生學習機制的轉變和探索意識的增強;開發課外實驗,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 教學 實驗
“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笔墙沂咀匀灰幝傻闹匾侄危粌H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化學概念、規律和理論的堅實基礎。一方面,化學實驗本身具有真實、形象、生動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感性認識的環境,另一方面,化學實驗的操作性,不僅開發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的思維、動手方法。、在實踐教學中我體會到的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做好演示實驗,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德興趣和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人類認識活動行為的重要動機。在課堂上如果學生懷有興趣,便會抱積極的態度、以愉快的心情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體驗到學習是一種快樂無窮的趣事?;瘜W實驗就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積極性的重要手段。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一旦對某一事物激起興趣,必然產生探究反響,此時興趣則轉化為情感。情感是心靈的窗口,它激發學生認識的形成和發展,是思想物化的重要條件。興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而這種由興趣轉化的積極性具有動力、導向、強化三大功能,完全符合學生心理。因而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情感的激發。
演示實驗是教師的操作,學生觀察、思考。熟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做”。長期的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對于哪些成績優秀的化學尖子生來說,他們對化學現象和化學過程都具有很強的“悟性”,這種“悟性”來源于他們對日常生活豐富的感性認識。對化學學習有障礙的人,其最大的障礙并不是在于智力因素,而是在于缺少對日常生活的用心觀察,頭腦中缺乏感性經驗,而這些感性經驗恰恰是化學思維的基礎。演示實驗會給大多數學生帶來求知欲,也使求知變得便捷。演示實驗教學節省時間,安全性小,驗證性強,適用于初學者。所以在化學開課伊始我們就可以多彩的實驗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以“魔幻早餐”實驗為例。課堂上,我給大家介紹了我的 “魔幻早餐”。用無色液體變幻出乳狀“奶液”,用生石灰與水反應煮生雞蛋,及制黑面包等,使學生對化學興趣大增;對化學器皿、玻璃容器中的變化產生極大的興趣。他們會驚奇地瞪大雙眼瞧著,“好神奇,好給力。”順勢我便會講解化學的作用
通過簡單的演示實驗,不僅能將一些抽象的化學現象轉變得直觀、形象,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化學知識,而且還為學生創造了有利的學習環境,使其能夠從中直接獲得對化學現象和化學過程的豐富感性認識。
二、巧妙設計探究實驗,促進學生學習思維的轉變
探究實驗,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其實驗操作能力,還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尋規律、發現規律,體會自己動手的快樂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探究實驗多數都是安排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學生之間,不僅能夠暢所欲言,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而且還能培養學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三方面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小組討論之后就是交流匯報,匯報能鍛煉學生表達能力,讓學生把自己的知識用語言表達的準確明了,是個水平也是個能力和鍛煉過程,同時也鍛煉學生的勇氣,發揮他們的機智。教師要做好演示實驗,既貼近學生生活,又能解決缺乏實驗器材的難題,更能活躍課堂,提高教學質量。作為一名化學教師,要想作好演示實驗,首要任務就是盡一切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出豐富多采的化學現象和活生生的化學情景。教師不僅要用好課程標準上規定的演示實驗,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話、一幅插圖、一道習題也可以將它搬上“講臺”,進行演示。教材中很多實驗可以探究,有的不太實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進行科學設計,關鍵是巧與使用,如探究“人吸進和呼出氣體的不同”可以變成叫學生設計再探究的形式,這樣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力。
三、開發課外實驗,挖掘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新課程改革后中學化學實驗活動開展的目標: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通過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使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工作方法。并且通過長期的實驗活動,逐步提高。根據教育心理學的觀點,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在于教師完成某種過程,而在于通過某種活動促使學生在行為上發生某些重要的變化。初中化學分組實驗多以猜測性、驗證性和實用性三種方式為主。要提高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手、眼、腦并用,進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動。例如在學生身上引起的認識上、理解上、技能上、態度上的變化。如果學生通過主動參與教學,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獲得化學知識,則會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
在初中化學小實驗中,有很多都是神奇而不可思議的。如酸堿鹽中顏色的變化,活性炭的吸附性作用,說起來都興奮,何況親自操作。
課外的一些小實驗,材料簡單,隨手可得,制作步驟簡單,學生能夠獨立設計并完成。課外實驗,一方面能拉近生活與化學的距離,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科學與生活的關系;另一方面實驗物品本身并不是化學實驗材料,不僅能培養學生節約資源和廢物利用、保護環境的好習慣,而且材料應用本身也體現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課外小實驗就是放手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動手,通過做中學,提高他們獨立實驗的能力,使其充分參與實驗的全過程,仔細觀察和體會知識產生與發展的來龍去脈,反復品味深刻的化學原理。課外實驗的開展其實并不難,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幫助、提倡學生做課外小實驗,并鼓勵那些對實驗有興趣的學生都做個“有心人”,這些學生經過自己動手,日積月累,就可以獨立研制出一系列屬于自己的基本儀器和設備。只要這些學生能充分利用這些物質資源,經常動手動腦實踐操作,就能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技能。最終實現自己提出實驗課題,自己設計實驗過程,自己觀察現象、分析數據,自己記錄實驗結果,自己總結實驗中的問題、提出新的改革方案,自己總結實驗結論,自己實現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不可欠缺的,它對提高課堂高效性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