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莎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逐步提高,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成為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高校師資力量的培養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是師資培養的關鍵,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文章主要介紹了民辦本科院校雙師型教師概況以及目前對雙師型教師的界定,并闡述了雙師型教師建設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雙師型教師建設的途徑。
關鍵詞:雙師型教師;校企合作;民辦本科院校
一、民辦本科院校雙師型教師概況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到 2016年5月30日截止,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595所(含獨立學院266所),成人高等學校284所。根據教育部頒發的文件《關于完善本科學校設置工作的指導性意見》,建議新建本科院校應將校企合作作為人才培養基本模式,教師隊伍要符合雙師型要求,學校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應達到40%。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師必須具有與專業相關的企業工作經歷或實踐經驗[1]。由此可以看出,雙師型教師建設在教師隊伍建設中處在重要位置。
二、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發達國家在師資培養方面一直走在前面,特別是德國,早在1969年,德國聯邦政府頒布《職業教育法》,奠定了“雙元制”教育的法律基礎。此后,德國政府還鼓勵企業參與學徒培訓。后來有人通過回訪調查發現,相關企業不僅獲得豐厚經濟回報,還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我國首次在政策中明確提出雙師型教師的概念是1995年國家教委頒發的文件《國家教委關于開展建設示范性職業大學工作的通知》。此后20年間,我國對雙師型教師的重視日益加強,陸續頒發了相關文件,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等教育雙師型教師的發展仍然落后。
目前,關于雙師型教師的界定并沒有嚴格的標準,共有五種觀點,分別是“雙證說”“雙素質說”“疊加說”“雙職稱說”以及“雙層次說”。“雙證說”一般指既具有教師資格證,又具有行業資格證書的人即為雙師型教師。“雙素質說”是指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也應具備實踐教學的素質。“疊加說”是既強調教師持有“雙證”,又強調教師“雙素質”。“雙職稱說”是指教師既具有教育類講師職稱,又具有工程類工程師職稱。“雙層次說”對教師提出了兩個層次的要求,教師既要為能力之師,又要為素質之師。在這些觀點之中,各個學校應根據本校自有教師隊伍,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方案以及考核方案,建設一支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三、校企合作促進民辦院校雙師型教師建設分析
民辦本科院校在雙師型教師建設上存在以下一些問題:①實踐教學條件不足。由于民辦院校本身整體經費緊張,資金短缺,實踐教學設備跟不上教學需要,教師重教學輕實踐,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得不到培養。②師資結構單一。民辦院校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大多為高校畢業生,雖然有較強的理論知識,但他們缺乏實踐經驗以及行業技能知識;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由于年齡的關系,他們將在不久之后退出一線教學舞臺。③教師缺乏培訓平臺,教學研究任務過重。雙師型教師培養方案不明確, 獎勵機制不健全;由于民辦院校自身發展速度過快,教師的教學、研究任務過重[2]。
民辦院校在雙師型教師建設上,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交流平臺,可以讓教師直接從生產第一線獲取企業所必需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知識、新方法,增強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實踐經驗,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將行業領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課堂,從而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四、結論
總而言之,目前,我國已進入高招改革階段,部分省市已經取消三本,將三本與二本合并,民辦本科院校面臨改革后的機遇和挑戰。因此,雙師型教師建設應根據自身特色,既不能走高職院校的老路子,也不能盲目跟從研究型本科大學,而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可在民辦本科院校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毛雅菲.論新建民辦本科院校校企共育雙師型教師[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6(1).
[2]蔡 云,屈 燕.民辦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山東英才學院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