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星
【摘要】中國的外匯儲備已長期占據世界首位,并有逐年增長的趨勢。高額的外匯儲備給中國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給如何管理和利用帶來諸多困難。尤其是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際競爭的加劇及國際局勢的動蕩,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高額的外匯儲備面臨巨大的風險。各種風險的交織使中國在管理外匯儲備以降低風險的政策上面臨十分巨大的困境。本文分析了中國外匯儲備的現狀及所面對的風險,并由此得出化解風險的措施,為將來的外匯政策提供必要的指導。
【關鍵詞】外匯儲備;風險分析;人民幣國際化;海外直接投資
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及以出口為導向的對外貿易戰略的實施,中國的外匯儲備量不斷攀升,從2006年2月以來一直占據全球各國外匯儲備的首位,并且數額占全球外匯儲備總額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一。巨額外匯儲備是中國經濟發展成就的體現,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國際經濟競爭的加劇及國際經濟結構的調整,再加上中國外匯儲備結構的不合理,巨額外匯儲備也帶來了諸多的煩惱。尤其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后引發的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及各國為恢復經濟所實施的經濟發展政策,使中國的外匯儲備面臨著巨大的風險。中國應加強對外匯儲備的管理以有效地降低損失,提高中國的金融競爭實力,更好的參與國際經濟競爭。
一、中國外匯儲備的現狀分析
(一)數量上,外匯儲備余額巨大且逐年增加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截止2014年底,中國外匯儲備額已高達38430.18億美元,約占全球外匯儲備金額的1/3,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外匯儲備的3倍,穩居世界第一位。按照世界通行的慣例,一國的外匯儲備的合理金額為該國三個月的進口額,中國的外匯儲備額顯然大大超過這一標準。
(二)結構上,無論是外匯儲備占海外總資產的比例,還是外匯儲備自身結構上都極不合理
首先,中國的外匯儲備在國際投資頭寸資產中所占的比重較大,而對外直接投資、組合投資及其他國際投資頭寸的存在形式占比很低。中國海外資產中外匯儲備約占67%,而對外直接投資、組投資各僅6%和9%,其他投資占18%。其次,中國的外匯儲備資產中同樣存在著結構不平衡的問題,呈現出明顯的高美元化、低黃金化。
二、中國外匯儲備的風險分析
(一)外匯儲備過多而且增長迅速必然導致中國持有外匯的成本不斷攀升,造成資源浪費和資金閑置
持有如此高額的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很高,如果中國持有外債的同時又借人外債,相當于是以低成本把錢借給外國人使用。同時,高額的外匯儲備并沒有轉化成實際的生產資料,也就無法創造財富。所以,過高的外匯儲備成本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過高的外匯儲備容易加劇國內的通貨膨脹
由于外匯的供求關系不平衡,而且中國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度,政府必須拿出更多的人民幣投放到市場來收回不斷流人的外匯,市場上流動的現金越來越多,造成了流動性剩余和不斷嚴重的通貨膨脹。
(三)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無形中加劇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從而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中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國的外匯儲備數額增加,就會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上升。而在歐美不斷對中國實施各種貿易制裁措施和人民幣匯率持續上升的國際形勢下,本來就沒有核心技術支持的外貿企業在失去了價格上的優勢后根本不是大型企業和外企的對手從而紛紛倒閉,出口下降,失業人數增加,經濟增長放緩。
三、如何規避外匯儲備風險
(一)鼓勵海外直接投資,擴大外匯儲備的使用手段
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主要強調的是“引進來”,如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引進外資等,而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應該加快本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利用雄厚的外匯儲備投資國外的資源,對國外的資源進行開發投資利用,投資國外的能源型企業,進行戰略性投資:同時投入大量資金,努力提升民族創新力。
(二)適當的增加持有黃金的比重
黃金長久以來一直作為硬通貨,現代經濟雖然金融體系、比特幣愈發發達,但長久以來作為硬通貨的黃金具有高安全性、低風險的特點,作為對沖金融市場風險的工具獲得廣泛的認同。黃金又是一種投資工具,近年來黃金的投資收益率也有不錯的表現。因此,從安全性的角度考慮,中國可以利用貨幣外匯儲備購買黃金資源性礦產,通過生產開采即可以增加黃金的儲備量,又可以優化外匯儲備的機構,降低美元貶值帶來的資產縮水風險。
(三)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我國央行的資產負債是不同的貨幣,是導致其資產負債表異幣化,結構風險提高的根本原因。中國之所以選擇這樣的結匯制度是因為人民幣還不具有廣泛的對外結匯功能,尚未實現國際化。因此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不僅能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充結算手段,增強邊境貿易活力,促進中國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同步發展,增強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體現中國的大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