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芳
[摘要]教學就像是一門藝術,每一個教師追求的就是怎樣的教學,才能成功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使學生取得不錯的學習成果。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整個學習階段的基礎,所以,本論文便以小學數學為例子,來分析一些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策略 教學任務 學習成果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089
小學階段的教學看起來很容易,其實是最不容易的,這并不是由教學任務決定的,而是因為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思想不成熟,他們對學習并沒有什么功利性的目標,也不會把學習與自身的發展,甚至是社會的發展聯系起來。所以有時候,他們對學習就是憑借興趣,對某門課程有興趣了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但如果沒有興趣,可能就不愿意學習了。同時,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極其容易被外界的各種因素擾亂,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麻煩,而且他們比較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也就是說如果教師的教學策略不夠靈活多變,那么,他們就很容易厭煩,最終失去學習興趣。面對這些問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專注于學習。
世上并不存在最好的教學策略,教學策略也不是單一不變的,每個教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都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材的內容等,總結出不同的適合班級學情的教學策略。那么,對于小學數學老師來說,有哪些教學策略既可以凸顯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又可以使學生對自己的教學充滿興趣呢?以下幾點就是作者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
一、以人格魅力激發學生的喜愛之情
小學生對學習往往都是以興趣為衡量標準,他們不會認為學習可以提高自身,所以即使不愿意也要學,經過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對某門課程產生學習興趣,往往都是喜歡上課的老師。根據這一點,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對教師的崇拜心理,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征服學生。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博學多識,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一定會得到學生的喜歡,比如,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他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自己的專業上面,而是應該在加深專業的基礎上,多涉獵其他方面的書籍,像歷史、人物傳記之類的書都可以看看,尤其是名人傳記,數學方面也有很多的著名數學家,教師完全可以在課堂上適當地向學生介紹他們,這樣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又為同學們樹立了一個學習的榜樣。
其次,幽默的語言也是必不可少的。語言是一門藝術,課堂語言也是如此,如果教師笨口拙舌的,再加上上課死板,毫無新意,相信時間久了,學生一定會感到無趣,甚至會產生厭學的情緒,所以,教師一定在語言上下工夫。例如,教師可以適當地使用方言教學,這樣既增加了課堂的活躍氣氛,又能吸引學生,當然,要想爐火純青地運用語言的藝術,還需要教師多多提升自身修養,把眼界放寬,不斷地尋求進步,與時俱進。
二、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
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喜歡、關注和重視,為此,學生往往都會認真學習,以求不使老師失望。我們知道,每一個學生由于家庭環境、學習背景、知識接受能力等的不同,導致在學習上的表現也是不盡相同的,有些學生學習能力強,而有些學生對學習好像天生的不感冒,這就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和重視,尤其是對那些學習不太好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老師這樣做會讓他們覺得老師并沒有因為他們成績不好,而放棄他們,相反,教師對每一學生都是一視同仁的,無形之中就會增加他們的學習信心。
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致力于了解全班的學生,對于他們的學習基礎、興趣點等都要有所了解,只有知道了這些,教師才能依據每個學生的獨特性,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策略,這樣既能使他們獲得發展,又能很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性,要對他們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假如對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要求太高的話,不但不能使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長,反而會使他們失去自信心,所以,教師要把因材施教做到恰到好處,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三、創建一個和諧、自由、活潑的教學氛圍
教學環境對于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好的教學環境可以使人放松心情、思維開闊,相反,糟糕的教學環境則會使學生產生緊張的心情,進而妨礙他們的學習。作為一個小學數學老師更要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小學生都生性好動,喜歡玩,課堂上要想讓他們一動不動地坐在座位上好像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個活潑、自由的教學氣氛一定會受到學生的喜愛。那么教師如何才能創建這種教學氛圍呢?
首先,教師不要太過嚴厲,要努力成為一個和藹可親,給學生帶來溫暖的人,讓學生從本能上親近自己,這樣學生才會喜歡和自己交流、溝通,而這些對教學是十分有利的。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有疑問一定要問,敢于質疑老師,課堂教學本就是師生雙方互相交流的學習的過程,如果課堂上學生都不敢發言,噤若寒蟬,那么這一定是一節毫無生機的課堂。相反,當學生處在這種和諧自由的教學氛圍中時,他們受此環境的影響,一定會心情大好,有了好心情才能樂于學習,積極主動地學習。
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小學生都有很強的表現欲,尤其是喜歡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擅長的一面,從而獲得同學、老師的夸獎。當教師了解了小學生的這種獨有的心理之后,就要主動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他們學習主體的作用。以往的課堂上都是以教師的教為主,但是素質教育之后,我們知道學生才是課堂上的學習主體,所以,教師要懂得調動學生的這種主體性。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傳輸知識的方式,不要直接把知識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去發現、去尋找答案。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和引導,當學生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之后,相信這種成就感一定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來的強烈和刺激,尤其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這種好勝心一旦被調動起來,對學習自然會產生極好的作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調動起來之后,即使教師不強迫學生學習,學生也會主動地學習,而且學習的效率也會大大地提高。
沒有一成不變和最好的教學策略,尤其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新課改以后一些教材發生了變化,教師更需要根據新的教材,研究心得教學策略,這樣才能使教學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使教學獲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