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培育引領著當前課程改革深化的腳步,學校校本課程建設更要在這一本體功能的指引下不斷進行修正、補充、調整以及創生等價值應答建設。這樣的建設過程,必須在學校文化主題的關照下,從外延層面應突出校本課程的文化品格與實踐形態;同時,又必須從內核層面進行價值取向和體系建構。
【關鍵詞】核心素養;校本課程;體系建構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61-0016-02
【作者簡介】李達,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中學(江蘇南通,226399)黨委書記、校長,高級教師。
南京市江寧區銅山中心小學地處鄉村,卻始終以前瞻的眼界進行鄉村兒童的科技教育,以開放的心態和理念培養和發展鄉村兒童的科技素養,創造著一個匯聚智慧的“少年硅谷”。在整個“少年硅谷”文化建設過程中,學校以“硅谷精神”為引擎,立足于學校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將科技教育與課程、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在校本課程建設層面取得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新成果。本文試就銅山中心小學校本課程——“少年硅谷”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討論學校校本課程建設相關問題。
一、學校文化是校本課程設計的主題
校本課程建設必須在學校文化主題的關照下進行具體實踐,校本課程建設必須要有學校文化的品格與境界。學校文化是校本課程設計的主題,校本課程是學校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作為課程的母體決定了課程的文化品性,并為課程設定了基本的邏輯規則及范疇來源,拋開文化,課程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校本課程建設必須在學校文化主題的關照下進行具體實踐,整個課程建設必須要有學校文化的品格與境界。
學校文化主題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創新幾個名詞,它是理想與現實融合、傳統與現代交替、理性思辨的產物。文化主題的形成必須在學校中進行,與當下教育發展趨勢的不斷融合,符合教育的應然訴求,不能簡單移植、嫁接。銅山中心小學“少年硅谷”文化主題的形成源自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學校文化底蘊的梳理。銅山中心小學一直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尤其重視鄉村兒童的科技教育。硅谷是美國高科技產業的代名詞,更是人類科技創新的符號和象征。“少年硅谷”文化主題是對學校長期以來孜孜追求的學生科技素養培育的形象提煉。二是與當下教育發展趨勢的不斷融合。“核心素養”培育理念已成為學校教育的國家意志,具有方向性的引領作用。但這樣的學生素養必須基于學校個體實境進行再認識、再提煉,從而在文化層面把學校現有的校本課程資源、理念、方法、路徑整合起來。“少年硅谷”文化融合了“國際理解”“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實踐創新”4大素養,重在素養的批判性、前瞻性、踐履性,能夠讓鄉村兒童依憑良好的素養面向未來、走向世界。三是符合“兒童中心”教育理念的訴求。如成尚榮先生所言,“少年硅谷”文化一定是少年兒童自己的,是為兒童科技素養發展服務的,而且是以兒童為主體的。旨在培養少年的科技素養,而絕不是為了培養科學家的。
二、“核心素養”是校本課程內容構建的價值追求
在“少年硅谷”文化主題的統領下,立足于學校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學校以“鄉村少兒科學院綜合性學習課程基地建設”項目為契機,進行課程內容構建,形成了“少年硅谷”文化的關照下校本課程內容體系。著眼于“核心素養”培育理念,學校更強調在理念、價值觀方面的重構,力圖找到對學生終身發展、未來發展有益的基因圖譜,從內核層面對主題統領的學校校本課程體系進行價值取向和標準建構,培育學生能夠適應終身健康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特征主要體現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打破“以學科為中心”的思想,本著高度集成、深度整合的思路,盡量用“少而精”的內容,培養學科之上的綜合素養,具體開發出“核心素養”內核聚射下的校本教材——《銅小科技》《小小科學家》。目前學校開展的“少年硅谷:助推兒童科學素養發展——鄉村小學科技特色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課題研究,致力于通過科學理性精神的建構,讓兒童主動參與科技教育,使得實踐與理論結合,生活與教育結合,讓學生形成理性的精神、科學的觀念,培養其熱愛科學的情懷和創新的意識。
二是改變以“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思想,銅小在校本課程編寫中體現核心素養培育的理念,對于各科教材中含有科技教育成分的內容,體現不同學段的不同學習特征,按年級段摘編成冊。針對低年級學生,主要以培養興趣為主,然后將觀察、認識的方式加入到科技教育中;中年級學生以發展科技素養為主,培養學生愛動腦、善動手的自主探究品質;高年級學生以拔高科學素養為主,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明為目的,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
三是注重校本活動課程的開發。學校結合每年3月份的植樹節、4月份的愛鳥周、5月份的科普宣傳周、6月份的金鑰匙大賽等,開發形式多樣的科技活動課程。諸如11月份是銅小的科技節,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學生進行小發明、小觀察、小研究,并撰寫科技小論文、繪制科學幻想畫等,同時還聘請科技教育專家來校開展講座,促進學生科技意識的樹立、科技能力的提升。
四是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科學探究課題,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大舞臺。小課題研究一直是銅小的特色所在,學校的十多個科研基地和一批科技輔導教師,為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小課題的研究,往往不是某個學科的專題研究,而是一種跨學科融合的深度探究,這一舉動打破了學科間的壁壘和界限。小課題的研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動思考,這也是一種讓學引思的魅力。學習不單單就是讓學生看書,而是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探究的意識,提出研究問題,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科學探究。在銅小,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校園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成長軌跡。
三、具有鮮明特色的教學物理環境創建
核心素養并不指向某一特定學科,而是個體發展、適應生活所必需的綜合素養,是學生在學科教育過程中獲得的共性素養,具備一定的學科融合性。校本課程要契合學科融合的思想,不僅在每一門具體課程內容,更是在“具體情境”、方法路徑上將環境、課程、師生和諧統一起來,改變原有的教育生態結構,把學校建設成兒童學習、體驗、實踐科技創新的樂園。
學校營建具有鮮明特色的教學物理環境,助推“少年硅谷”課程由“抽象知識”轉向“情境活動”。百果園、地理園、生態林、創造室……學校把科技活動散布在學校所有地方。“生態林”讓學生足不出校就可以了解銅山的各種樹木,學生置身其中,可以識花木、測數據、采花果。“地理園”陳列著世界地形地貌圖,“生物進化園”展示動、植物的進化過程。他們把“大山”請進校園,把雨水循環利用系統呈現在兒童面前;在池塘里可以研究魚的養殖,在種植園里進行各種種植方法的比較;他們從紫心山芋的成長中進行土壤適應性的研究;他們領養兔子、鴿子,照料柿子樹、枇杷樹、櫻桃樹……幾乎在學校的所有地方都有小科技、小研究活動。因此,“鄉村少年硅谷”不是那個館、那個園,而是整個學校,整個校園,幾乎所有的教室、所有的角落,都叫“少年硅谷”。利用學校“生態養殖園”“生態林”“百果園”等基地,開展的“優良肉鴿品種的培育研究”“紫心山芋對銅山地區土壤的適應性研究”“提高夏季果樹移栽成活率的研究”等課題研究,更是屢次在國家、省級、市級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獲獎。
校本課程建設是學校整體發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設計,最終重塑學校形象。可以說,核心素養培育引領著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腳步,為校本課程育人價值的實現指明了方向。校本課程更要在這一本體功能的發揮中進行自我審視、自我蛻變。以“核心素養”培育為價值內核的銅小校本課程——“鄉村硅谷課程”建設是對新課程改革趨向的行動跟進,是培養自我實現與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高素質國民與世界公民的基礎,必將為后續的探索提供有益的經驗。<\\Ysc01\d\江蘇教育\2016年\2016江蘇教育管理\管理12\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