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薪睿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企業共同成為育人主體,需要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培養高質量的服務行業和地方經濟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本文從合作企業選擇、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建立、課程體系構建、人才培養模式制定、教學團隊打造、實訓基地完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升級等方面研究企業全程參與高職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型。
【關鍵詞】高職教育;企業全程參與;校企合作模型
企業參與辦學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鼓勵企業參與高等職業教育全過程,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是培養服務行業和地方經濟需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國務院2014年《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需要健全促進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制度。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中企業的參與存在較為現實的問題一是校企合作過于形式化,運行機制存在著較多的缺陷;二是缺乏系統的企業參與高職教育全過程的模式,有效合作形式較少,以就業為主。本文以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校企“雙主體”合作模式為研究對象,研究企業全程參與高職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型,以實現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企業全程參與高職人才培養新局面。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雙主體校企合作模式是學院與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協同創新,做中國校企合作范式”項目的實施中以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為依托創建的,雙主體校企合作模式即學校與企業合作共為育人主體,企業參與教學、兼職教師聘任、教學內容更新、先進技術及信息共享、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學生就業及評價,涉及整個育人過程的閉環良性循環。
一、選擇行業龍頭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大連機床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組合機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統及自動化成套技術與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和中國機床行業的排頭兵企業。創造了第一臺車床、鏟齒車床、多刀車床、組合機床等幾十個“全國第一”;數控技術、柔性制造技術、自動檢測技術以及高速數控機床、高速加工中心、柔性生產線和數控功能部件的設計、制造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突破了一批制約我國數控機床發展的核心技術,引領了中國機床行業的發展步伐,使中國機床制造業站在了世界機床行業的第一方陣。
學院與大連機床集團以培養服務環渤海地區裝備制造業基地,既熟悉數控機床裝配、調試、維修業務,又具有數控機床售后服務和營銷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為目標;成立“雙主體育人”項目領導小組,組建了大連機床工程系,共建了“校中廠”——大連機床區域技術服務中心和“廠中校”——大連集團企業培訓中心;專業建設委員會制定了“校中廠”和“廠中校”運行制度、管理規范、例會制度,建立了校企人員互聘與考核管理規定、學生廠校實訓管理辦法等系列化運行管理制度;大連機床集團從企業發展及人才強企的戰略高度,在學校建立了集數控機床整機展示、裝配、調試、維修、營銷、人才培養、培訓、技術攻關、課程開發、教材開發、售后服務于一體的大連機床集團有限公司服務示范中心,并納入全國機械行業職業院校大連機床區域技術服務中心范疇,進行了具有“天津輕工”“雙主體育人”的特色建設。
學院與大連機床集團以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及其專業群為依托,從合作機構成立、運行機制建立,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對“雙主體育人”進行的頂層設計,培養目標明確、保障機制健全、對接的服務領域確定,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成為雙主體合作模式的有力保障。
二、構建雙主體合作模式的課程體系
從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工作崗位職責、崗位職業要求入手,由大連機床集團牽頭,專業人才公司參與,對機床生產企業,機床銷售企業、機床用戶進行了崗位能力調研,形成了《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人才需求調研及培養建議報告》,據此,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構建了新的課程體系。通過分析數控機床維修,調整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及方法,把職業技能鑒定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的技師標準與大連機床數控設備裝調維修方向的崗位職業Ⅲ級標準的技能和知識重新進行序化整合,分析系統化課程體系崗位工作任務,確定了本專業學生所需的知識、技能及職業素質,完善了企業主導、課證融通的課程體系。通過對區域技術服務中心、備品備件庫中安裝調試服務記錄和售后服務記錄的整理和分析,開發了19個實訓項目,完善了專業課程體系。完善后的課程體系,實現了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技師等級和大連機床數控設備裝調維修方向的崗位職業標準——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Ⅲ級的技能和知識對接課程內容,教學活動過程對接企業生產過程,學習項目對接企業的工作任務。
建成了《數控機床機械結構》、《數控機床電氣控制》、《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數控機床拆裝》、《PLC應用技術》5門核心課程及網絡學習中心,做到職業性與專業性融合,企業文化與學校文化融合。在網絡學習中心,建成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三維數控機床維修虛擬車間,包括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和數控加工中心虛擬工作場景。操作者可以模擬折裝各機床機械,檢測機床所有電路、液路和相關電路元器件、液壓元器件,檢測各機床故障并分析發生原因,模擬機床試運行。操作者在檢測、維修和裝調過程中查閱各種相關技術資料。數控機床維修虛擬車間配有專業試題庫,學習者可以進行自我測試學習效果。
三、創建雙主體合作模式的人才培養模式
以大連機床的數控機床產品的應用、維護等過程為導向,安排學生在一體化教室學習基礎理論、在大連機床區域技術服務中心進行技能訓練,在大連機床集團進行專業綜合項目強化實訓。以區域技術服務中心運營過程為載體,實現用企業的工作項目、企業的維修人員、企業的工作設備、企業的工作環境、企業的工作氛圍培養人才,創建了雙主體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學年,學生建立職業認知,形成基本素質。學生在校內一體化教室完成通識基礎課程學習,并到校中廠——大連機床區域技術服務中心熟悉工廠環境及設備、氛圍,體驗職場。在基本素質養成階段,通過軍訓、體育、心理健康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讓學生形成聽指揮的習慣,養成雷厲風行的作風,修煉誠實守信、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品行。利用在校中廠學習器件連接等實訓項目,使學生形成職場認識。
第二學年,學生開展職業技能訓練,養成職業素質。學生在一體化教室學習職業技術知識,在區域技術服務中心進行數控機床安裝、數控機床調試、數控機床控制等單項技能訓練和數控機床裝調等綜合技能訓練。在學生技能培養過程中,從基本操作習慣的點滴培養開始,逐步形成職業素養。圍繞雙主體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學生在專業課堂、校中廠、校外企業三種不同的學習環境中遵守操作規程保證安全,熱愛本職工作,愛校愛廠,逐漸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
第三學年,學生形成職業能力,形成了社會素質。學生在校內開展崗前強化培訓后,在校外進行頂崗實習。利用頂崗實習管理系統對學生實習期間的出勤、實習計劃、實習周記、實習總結、實習考核結果、企業評價等形成性資料進行“全程記錄和全面信息化”管理,實現學生頂崗實習全過程監控。
四、打造雙主體合作模式的教學團隊
雙主體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專業教學團隊,采取校企互聘。聘任大連機床集團總設計師擔任兼職專業帶頭人,推動專業建設發展。校內專業帶頭人,在大連機床集團天津地區服務示范中心擔任了經理助理,協助大連機床集團完成屬地化管理工作。骨干教師被聘為大連機床集團天津地區服務示范中心售后服務人員,直接參與了企業的售后服務、技術支持、機床的維修,為用戶服務項目達13項。專業教師實踐技能提升,企業獲得經濟效益,教學團隊實現了互促共贏。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100%,專業教師100%取得高級職業資格證書,骨干教師全部取得技師職業資格證書,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時數占總專業課時51.21%,出版教材8本,其中《數控加工工藝及設備》、《數控加工工藝及編程》獲國家十二五立項,教師發明專利3項。骨干教師獲得國際數控機床技能大賽團體二等獎及優秀選手稱號。
五、完善雙主體合作模式的實訓基地
2012年我院被確定為全國機械行業職業院校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區域技術服務中心,承擔天津地區大連機床用戶數控機床的安裝、調試、維修、技術服務、用戶培訓等工作,同年10月大連機床集團將13臺數控加工中心安裝在實訓中心,作為企業產品展示、學校教學、雙方培訓及相關技能大賽使用。完善后的實訓環境,可以滿足兩名學生維修調試一臺設備,增加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來自大連機床集團的技術骨干擔任實訓課程教學,既帶來了工業現場的最新信息,又帶來了企業文化。校企共同開發的教學項目,企業真實的案例、真實的操作環節,學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效果,提高了學生的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安裝與調試、調整、精度測量能力、數控系統綜合應用能力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真實地體會到職業氛圍,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畢業后盡快適應數控機床維修工和售后服務的崗位起著重要作用。
根據大連機床集團企業生產實際案例,售后服務的典型事件,校企共同開發實訓項目,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實訓項目新增19項如FANUC數控系統數據備份與恢復,PMC的I/O模塊及設定地址,大連機床ZTXC15進行主軸、導軌、尾座等部件相關精度檢驗等。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及數控技術專業學生利用以上設備完成《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數控機床機械結構》、《數控機床電氣控制》等課程的教學、實訓、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及取證考試。
六、升級雙主體合作模式人才培養質量評價
雙主體校企合作模式將畢業生就業率、專業對口率、學生就業滿意率、企業認可度等綜合評價納入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實行畢業證、技能證、工作經歷證多證書制,不但使學生掌握了過硬的崗位技能,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使學生具備了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嚴謹的工作態度,強烈的進取精神,學生從入學即在學校與企業兩個環境交替之中學習與實踐,對企業的標準、要求、企業文化已經熟知并融入,而且在畢業前已經具有了相關崗位的企業工作經驗。
雙主體校企合作模式給予了學生成長的核心優勢,這些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業競爭力和個人可持續發展能力都是為用人單位所青睞的。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學生獲得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率100%,專業對口率100%,就業率達100%。麥可思調查顯示,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畢業生,一年后的月平均收入高于全國骨干校畢業生平均收入水平13.55%。通過幾年的研究和探索,校企“雙主體”合作模式,能夠有效地使企業全程參與到高等職業教育中,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也明顯增強。
【參考文獻】
[1]王曉瓊.構建企業全程參與高職人才培養的機制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0(01)
[2]劉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的問題與對策[J].才智.2010(08)
[3]由建勛,孟愛霞.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路徑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1(01)
[4]王曉瓊.構建企業全程參與的高職人才培養質量控制體系[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09)
[5]馮帆.行業、企業參與辦學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