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新課改的開展,當前學校對學生的基本素質以及個性的培養越來與重視,而美術課程在這一方面又能起到獨特的作用。美術課程一直被視為小學教學中的重點課程,因為它不僅不可滿足學生們興趣愛好,還能夠挖掘孩子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基本素養。在小學階段開設的美術課程對于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并且能夠以此實現對小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針對孩子的個性培訓授課。
【關鍵詞】小學美術;個性培養;教學
一、引言
隨著新課改在全國的不斷開展,許多學校都加強對美術的教育。近些年美術教育發展態勢較好,但是其中暴露的一些問題也令我們擔憂,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美術課程教育觀念。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校只為了追求學生文化課的成績質量,把美術課變成文化課的附庸而存在,即可有可無;還有的學校是為了專門培養美術類的專業學生,但是文化課卻跟不上進度。雖然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都有缺陷,但在如今的教育中卻依然大行其道。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實現學生的全方面發展,相關教育觀念必須有所改變。學生的教育階段中,小學可以說是打牢基礎最關鍵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學生接受的教育對其以后的德、智、體、美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同時小學也是對孩子興趣愛好培養的黃金時期,為了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相關興趣,就需要在這個階段讓學生認識和學習美術。因此,美術課程的設立不僅僅是人們觀念中的“畫畫課”,而是定位于培養孩子全方面發展的課程。現階段的美術教育課程,老師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技巧和創造力,不僅要做到對孩子書本知識的教學,還要教他們掌握美術技巧,培養他們的興趣。當前的美術教育對孩子的習慣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二、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讓學生積極學習某門課程的前提,尤其是針對小學生。當前許多學校都是相對重視文化課程的教學,認為美術教的再好也沒什么用,因此在此方面的投入較少,從而導致學生對相關課程也不重視,認為是可有可無的課程,根本無法提起主動學習的意愿。針對這個問題,美術老師首先要從學生的思想觀念開始轉化。老師要做的主要就是要讓學生對這門課感興趣,“心甘情愿”地去學習。比如教師可以選擇當下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講解,并教他們繪畫,不能將授課范圍總是置于較大的范圍,例如國家、社會等,導致學生根本不感興趣。老師應該讓學生明確學習并不是一種壓力,而是一種興趣,一種愛好,要從學習美術中得到快樂,讓學生從心底對美術感興趣,而不是將美術課變成一種負擔。
三、對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旦學生對某種事物有了興趣,在做那件事時就會盡其所能地發揮其創造思維。創造思維是與生俱來的,尤其是針對小學學生,在這個階段,學生心中沒有任何壓力,沒有任何負擔,心靈是非常純潔的,因此在想象事物的時候總會有和大人不一樣的視角。在這個階段,小學生的創造思維非常活躍,他們對一切事物保持著新奇的感覺,因此他們的想象力也是非常豐富的。但是由于小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思維具有差異性,有時候老師也許并不明白學生畫的是什么,甚至認為他們是在亂涂亂畫,就對他們加以批評。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孩子的天賦往往就這樣被扼殺在了搖籃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對它們的創作出來的東西予以肯定,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要明白小學生都是比較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老師在這方面予以鼓勵,可以讓他們增強自信心。充分發揮創造力。
四、拓寬學生視野
小學的美術課不僅僅是“畫畫課”,在小學所有的課程中,美術課是最能拓寬學生知識面的一門課程。因為古往今來,關于和藝術相關的大師或者是名人數不盡數,他們又都有一些輝煌的事跡。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對這些大師或者是畫家的身世進行介紹,或者在課堂上介紹一些名人小故事,這種授課方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還能拓寬知識面,了解更多的資料。在上課時可以選用多媒體教學,通過播放視頻或者是音樂進行教學,因為視頻往往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對這方面也相對感興趣,這樣做也能讓學生在學習之余體會放松。
五、張揚學生的個性
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由于學生在閱歷、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方面的影響,可能對老師在美術課堂上教學的內容無法掌握。有時老師認為很簡單的問題學生卻怎么也想不出來。因此在美術課教學的過程,除了要培養孩子相關方面的興趣愛好、創造思維等,還要培養他們獨特的審美技巧。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美術教學也不再像過去那樣死板,教育趨于多元化。在課堂中老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他們展現自己的機會,比如積極鼓勵他們踴躍發言、上黑板畫圖等,給他們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在獨立觀察或者是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就能夠產生個性的表達能力。美術老師在教學思想上一定要有所改變,要知道美術課教學不一定是要把孩子培養成美術專業從業者,而是要將自己的思維方式傳授給他們,為孩子們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活化課堂教學
傳統的美術課教學較為死板,也是許多學生對相關課程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以前,老師教學往往缺乏創新,課堂缺少活力,過程也相對乏味。作為新時代的美術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改變當前的現狀,要積極活化課堂氣氛,讓同學都參與其中并體驗樂趣。老師也要改變相應的授課方式,不能總是機械化的教學,要帶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全身心投入到美術當中學習。
七、培養學生將康的人格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老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承擔了家長和學校的過多期望,有時會對孩子心理造成影響,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對其情緒也會造成一定的壓抑,因此在課堂教育中,老師不僅要教他們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巧,還應該對學生的情感、價值取向和相關素養進行培養,這樣不僅對提高孩子品格有幫助,還能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學生只有具備了健康的人格,才能在美術學習中形成較高的審美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自身的個性。
一個美術老師要做到上述要求,離不開其自身的素養。老師要自己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作為支撐,為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培養工作做出努力。比如老師就可以通過搜集教學周邊素材,并將這些素材整理成精美的卡片或者是道具,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八、結束語
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應當明白,教學是分為“教”與“學”,是老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而不僅僅是老師授課的單向過程。老師要及時摒棄那些舊的思想和教學模式,將小學美術作為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的起點,作為一種啟蒙藝術,而不是將他們專門培養成畫家之類。因此在教學過程,老師要牢記學生為主題這一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充分調動起來。同時老師也要在教學中引入更多貼近生活的元素,具有真實感的教學才能真正體現藝術,并將美術概念運用其中,做到課堂和實際生活之間的完美銜接。
【參考文獻】
[1] 劉 瓊. 給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淺談美術教學中的個性培養[J]. 新課程學習: 上, 2013(04).
[2] 毛玉梅. 小學美術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探析[J]. 基礎教育研究, 2016(06).
[3] 黃榮玲. 新時期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 新課程研究: 下旬刊, 2014(12).
[4] 董立柱. 小學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思路運用與探究[J]. 新課程: 下, 2015(06).
【作者簡介】
姚敏(1978—),女,漢族,廣西北海人,本科學歷,廣西北海市海城區高德小學美術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