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麗
摘 要:哈爾濱市雙城區具有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對當地旅游業發展而言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進入“十三五”后,旅游業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日趨凸顯。特別是2015年5月12日正式撤市建區后,哈爾濱市雙城區旅游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正因為如此,當地旅游主管部門要深刻認識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對提高哈爾濱市雙城區旅游知名度、開拓客源市場的意義,下大力氣開發歷史文化資源的旅游價值,重點打造解放戰爭舊址群、清代歷史遺跡兩大歷史文化旅游板塊,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使之充分展現百年雙城堡的文脈,為當地旅游業創造更大效益,促進哈爾濱市雙城區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雙城區;旅游資源;開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2-0198-02
作為東北歷史文化名城,哈爾濱市雙城區的歷史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是東北地區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從閉關走向開放、從受壓迫到獨立自由的歷史縮影。特別是具有深厚歷史積淀的清代歷史遺跡和解放戰爭舊址群不僅代表了雙城的文脈,而且是獨具魅力的旅游資源。因此,進入“十三五”時期后,哈爾濱市雙城區要發揮特色旅游業的優勢,積極開拓客源,提升本地區旅游業的知名度,把特色旅游名片打出去、把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形象立體地展示出來。
一、哈爾濱市雙城區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概況
哈爾濱市雙城區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包括清代歷史遺跡和民國建筑風格的解放戰爭舊址群,這些歷史文化資源零星分布于老城區當中。清代歷史遺跡主要是承旭門及其附屬建筑。承旭門俗稱“東門”,始建于1868年,高11.5米、長8米、寬8.75米,當時門樓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周裝木雕花格扇,棟梁門飾有彩繪,樓頂覆蓋綠色琉璃瓦。正脊兩端鴟吻高駐,垂脊和戧脊上蹲琉璃瑞獸,門樓中間為拱形門洞,向城外的一面起圓形券拱,門樓上有副都統銜雙城堡總管雙福題寫的匾額“承旭門”,主體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是哈爾濱市雙城區開發利用率最高的歷史文化資源。
雙城解放戰爭舊址群坐落在雙城市東北隅,始建于民國初年,初為民居,1946 年12月至 1948 年 9 月,東北民主聯軍雙城前線指揮部、警衛連、衛生所、雙城獨立團、東北軍政大學均設于此處。作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截至2016年6月,現存建筑總面積 2 072 平方米,占地面積 15 134 平方米。這些解放戰爭舊址中,知名度最高、開發保護最為到位的是東北民主聯軍前線指揮部舊址。這是一座位于哈爾濱市雙城區昌盛社區優干路 6 號的民國風格四合院,目前已經辟建為紀念館。該建筑是民居構造,分為東、西兩個小院,東為三合院,前有門樓,西為四合院。解放戰爭初期東北戰場的著名戰役均在此指揮。為了提高紀念館的旅游知名度,2006年以來哈爾濱市政府投入巨資對紀念館進行復原改造,并在門前辟建了主題廣場,使紀念館的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提升,旅客數量相對于過去有所增加。與東北民主聯軍雙城前線指揮部相鄰的是劉亞樓舊居。這是一座占地750平方米的三合院建筑,其中正房5間、東西廂房各3間。雖然該舊址紀念價值突出,但是由于雙城區政府始終沒有給予重視,導致該建筑群長期得不到有效保護,截至2016年6月24日已經殘破不堪。2016年6月25日,該舊址在雙城區東南隅改造過程中被非法拆除。與劉亞樓上將舊居同時慘遭拆除厄運的是東北民主聯軍前線指揮部警衛連舊址。此處原為雙城堡李氏私宅,1946 年冬到 1948 年秋,東北民主聯軍前線指揮部警衛連曾駐扎于此。該舊址原為三合院,在被非法拆除之前,正房及東廂房尚在使用當中,西廂房早已無存。由于當地文物保護部門漠視其紀念價值和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數十年來任由其損壞,直至2016年6月25日同劉亞樓上將舊居一同被非法拆除。東北民主聯軍獨立團團部在舊城區改造中雖然沒有被完全拆除,但是也遭到了嚴重破壞。該舊址原為雙城堡傅氏私宅,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民主聯軍雙城獨立團曾駐扎與此,目前該舊址只剩下3間正房以及當時的伙房。東北民主聯軍前線指揮部衛生所舊址是哈爾濱市雙城區又一個重要的紅色遺跡。它位于雙城區東北隅昌盛社區優干路 25 號,原為雙城堡唐德祥私宅,為典型的清末建筑風格。由于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的保護不善,導致這個三合院式建筑的院墻及門樓早已無存,目前只有正房7 間、東廂房5間,在雙城區的舊城區改造的大拆大建中已經是岌岌可危,隨時面臨著被非法拆除的危險。
在哈爾濱市雙城區工商銀行家屬樓院內坐落著東北軍政大學遺址,由于當地政府主管部門保護不力,目前僅存東、北、西三面青磚大墻,和東北角二間正房。這座遺址在民國初年是雙城堡著名的永衡錢號,本為嶺南風格的四合院,東北民主聯軍駐扎此地時辟建為東北軍政大學,主要從事營以上軍政干部的培訓工作,羅榮桓曾多次前來視察工作并做政治報告。在雙城區舊城改造的大拆大建中,東北軍政大學舊址能否得到有效保護,目前來看仍然是未知數。
二、哈爾濱市雙城區開發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存在的問題
首先,哈爾濱市雙城區對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深度不夠,目前得到開發的僅有承旭門和東北民主聯軍前線指揮部舊址,多數歷史文化資源尚未被認知。對于已經得到開發的歷史文化遺跡沒有給予有效地保護,其開發與利用仍然處于低級的粗放經營階段,導致歷史文化旅游的整體形象不鮮明、特色不突出,對游客缺乏吸引力,特別是解放戰爭舊址群作為東北地區為數不多保存完好的地主莊園,其古樸典雅的晚清民居建筑風格,精湛考究的建筑工藝以及建筑繪畫、雕刻體現出較高的藝術水平。解放戰爭舊址的國防教育功能和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沒有發揮出來。不僅如此,由于地方旅游管理部門和文物保護部門對歷史文化旅游資源保護不力,導致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解放戰爭舊址在舊城區改造中被破壞。現存的解放戰爭舊址因規劃滯后、管理不善、開發不當、保護不力,導致劉亞樓上將故居、東北民主聯軍警衛連等一大批珍貴文物被拆除,一些幸存下來的解放戰爭舊址成為現代建筑中的孤島,難以展現出原有的歷史風貌,對之進行旅游開發更是無從談起。
其次,哈爾濱市雙城區對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過程中熱衷于拆真建假。魁星樓是雙城區歷史上的標志性建筑,但是其早已無存,現有的魁星樓建筑是改革開放后原址復建的。但是哈爾濱市雙城區在旅游宣傳過程中往往將古今魁星樓混為一談給游客以誤導。距離魁星樓不遠是雙城區近年投入巨資的人工湖景區,但鮮有外來游客問津。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具有悠久歷史的雙城堡護城河卻始終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和開發,沒有與承旭門景點相配套,制約了承旭門景區進一步開發。
由此可見,哈爾濱市雙城區要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發揮歷史文化資源在旅游業發展當中的經濟效益,使之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進而對黑龍江邊疆文化大省建設做出貢獻,必須充分了解本地歷史文化資源的現狀,走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道路。
三、開發哈爾濱市雙城區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對策
要有效開發哈爾濱市雙城區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首先要適應國內旅游市場的變化,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知識性、娛樂性和參與性體驗,著力打造精品景區。因此,哈爾濱市雙城區文物保護部門和旅游主管部門要根據全市統一規劃,建立聯動機制,走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道路,有計劃、有重點地對尚未開發的解放戰爭舊址進行分期分批開發,不僅使其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得到發揮,而且能夠滿足游客不同類型的旅游體驗。要展現雙城百年古堡的文脈、發展特色旅游,哈爾濱市雙城區旅游管理部門要發揮旅游品牌建設的主導性作用,利用當地特色歷史文化資源,唱好紅色旅游這臺主戲。對于此,可以利用東北民主聯軍指揮部舊址進行實景還原,與當地電視臺共同投資拍攝解放戰爭題材的電視劇,使哈爾濱市雙城區獨特的歷史風貌通過電視劇展現出來,不僅提高了景區的活力,而且提升了雙城區的旅游知名度。
其次,當地旅游主管部門和文化管理部門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要提升旅游業的知名度,必須做到歷史文化資源的永續利用。因此,在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必須注重開發的整體性,注重景觀與周邊環境的協調,特別是當地在清代歷史遺跡的開發過程中,必須注重景觀的整體效應。因此,哈爾濱市雙城區市政、水務、環境保護部門要與旅游管理部門密切配合,啟動護城河治理工程,不僅要盡快將這條雙城版龍須溝治理為清水河,更要還原其歷史原貌,使之與承旭門再次融為一體,再現清代雙城堡盛時的景象。
再次,要創新旅游產品的營銷思路。長期以來,哈爾濱市雙城區的旅游產品之所以知名度不高,與百年古堡的歷史傳承不相符合。歸根結底在于旅游產品營銷思路的滯后,沒有融入哈爾濱旅游品牌當中,因而哈爾濱市雙城區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優勢沒有能夠充分發揮出來。隨著雙城區融入哈爾濱都市圈步伐的加快,景區的可達性大大增強,因此當地旅游主管部門要發揮本地獨有的歷史文化資源的商務、會議、休閑度假旅游的潛力,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在營銷策略方面,要依托哈爾濱冰雪旅游和濕地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借用哈爾濱的冰雪節、哈洽會、哈夏音樂會、濕地旅游文化節等大型節會的宣傳平臺,在其中嵌入哈爾濱市雙城區特色旅游的主題內容或節目演出,借此機會拓展客源市場,促進旅游業的多元化發展,讓哈爾濱市雙城區的旅游產品叫得出、打得響、走得出去,實現“加快培植旅游支柱產業,開發高品位旅游產品” 的發展目標[1]。
習近平指出,青山綠水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對于哈爾濱市雙城區來說,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勝過金山銀山。進入“十三五”時期后,旅游業對東北經濟的拉動作用日趨凸顯,為哈爾濱市雙城區發展特色旅游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因此,要實現經濟轉型發展,哈爾濱市雙城區必須對本地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展示其獨有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從而打動每一位外地游客,進而增強哈爾濱市中心城區輻射帶動功能,拓展哈爾濱市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參考文獻:
[1]《雙城市志》編纂委員會.雙城市志(1986-2005)[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