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杰
摘要:目的 對于產前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在產婦護理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分析在常規護理中使用產前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對產婦治療效果及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的100例產婦,隨機分為研究組(n=50)和對照組(n=50),兩組產婦均進行基礎康復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治療,研究組則使用產前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比較兩組的滿意度,SAS評分和遵醫行為評分。結果 研究組產婦,SAS評分、滿意度好于對照組,遵醫行為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產科常規護理的同時,實施產前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可以提升產婦在治療中的依從性,減少產婦心理波動,對于提升臨床質量是必要的,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產科;產前心理護理;健康教育;依從性
產婦產前護理是重要的一環,科學優質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有助于產婦的康復[1]。目前,在護理方面,優質護理服務得到了學者的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該護理措施可以幫助恢復產婦的正常生理功能,能快速提高產婦的生活自理能力,從而改善生存質量,可明顯減少并發癥,降低疾病的惡化現象[2]。臨床上,通常對產婦采取較為傳統的常規護理措施,在此基礎上,本研究引入產前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對產婦實施護理輔助,它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人性化的護理理念[3]。因此,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產婦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一組行常規護理,一組進行了產前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護理后依據指標分析產前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在護理中的優勢,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的10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年齡26~39歲,平均年齡36.6歲,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和研究組50例,兩組產婦之間臨床資料沒有統計學差異,本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行產前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首先要將產婦作為核心,依據產婦的特點,結合病房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護理策略,在執行中,可以選派專業人員實施管理工作,監督護理人員,并積極改進不合理的規章。可以制定管理標準,制定過程尊重和聽取醫護人員的意見,并積極采納產婦的建議,在符合實際的基礎上,制定規章制度。在管理中,可以多借鑒國外優秀醫院護理工作經驗,將先進的工作經驗引入到護理工作中。
根據病房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路線和管理體系,可以指派專人負責,加強監督力度,并積極聽取工作人員建議,改善制度中的不足。在治療中,由于療程漫長,產婦易產生焦慮、煩躁心理,應給與耐心的開導,細心照顧,以減輕或消除心理問題。采取健康教育措施,普及疾病相關知識,提高產婦對疾病危害性的認識,使其正確認識疾病的可逆性,長期治療的重要性及相關心理衛生知識,主動干預并監督產婦進行各項治療。在護理中,要按照產婦的性格、體征、病情程度,制定個性化的護理策略,突出產婦的實際情況,圍繞產婦的需要,開展符合需求的護理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產婦在治療時產生恐懼與焦慮的心理問題,能有效地平穩病情,達到長期的控制目的,對于平穩產婦的心情,提升治療依從性有所幫助,引導產婦積極投入護理中,使其正確認識疾病的可逆性及早治療,長期治療的重要性及相關心理衛生知識,主動干預并監督產婦進行各項治療,以產婦為核心,以優質護理理念為基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
向產婦普及產后護理相關知識,提高產婦對產后護理的認識,使其正確認識產后護理的重要性及相關心理衛生知識,主動干預并監督患者進行各項治療。護理中,要增加巡視次數和體征監控,要保證患者是在最佳狀態的時候接受治療,減少患者出現并發癥。有學者認為,學歷越低患兒家屬掌握疾病知識越少,導致其對醫護的依從性降低。應建立健康教育體系,讓專業人員參與其中,建立健康檔案,開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
1.3療效測定及評價 對兩組產婦進行護理工作滿意度問卷調查,填寫好問卷調查表,并進行數據分析。對兩組產婦進行SAS評分,對產婦進行自行設計的遵醫行為問卷調查。遵醫行為主要評價產婦是否積極參與治療,與醫護人員的配合程度等。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軟件SPSS13.0進行數據分析,P<0.05為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分析 研究組滿意度較對照組優勢明顯,P<0.05,見表1。
2.2 SAS評分比較 SAS評分反映出研究組產婦在焦慮等心理問題的控制方面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遵醫行為比較 兩組產婦在治療后經過遵醫行為的評測后,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治療后遵醫行為優異(P<0.05),見表3。
3 討論
產科護理中融入產前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是提升醫治效果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增強產婦的治療依從性。產前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是將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護常規理中的有效途徑,通過護理改進,將人性化服務理念滲入到常規護理中,增強護理質量,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全面提升護理質量,在護理的每一個環節都融入了關懷與和諧[4]。在護理中,學習國內外先進護理經驗,參考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制定人性化護理措施。在護理中,按照病房中的實際情況,制定更為合理的護理措施[5]。護理中,產婦是主體,護理人員要根據產婦本身的特征和疾病的特點,制定科學的護理流程,以產婦為核心,實施人性化護理,能夠達到良好的護理效果。
本研究對2015年6月~2016年6月100例產婦的實施產前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后產婦更加積極配合治療、滿意度明顯好于對照組,SAS評價結果均好于對照組(P<0.05)。結果說明,產前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應用在產科的常規護理中可以提升護理效果,對于提高護理質量方面具有積極地推進作用,值得臨床借鑒與推廣。
參考文獻:
[1]程薇.對現行護理質量管理思路與方法的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10,36(9):690.
[2]曾麗芳,曾愛芳,孫曉嘉.護理工作中潛在法律問題與護理質量[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8):622.
[3]徐鳳英.引進風險管理理念提升護理服務質量[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3):78.
[4]朵華,楊麗萍.精細化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4):118-119.
[5]王加鳳,顧志娥.精細化管理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實施與成效[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16(7):127.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