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拓展農村的消費信貸市場,可以進一步擴大農村的內需,增加農民的消費,促進經濟的整體增長,并認識到拓展信貸市場的意義,客觀分析影響的因素,加以改進。下文先分析了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意義,并分析了影響市場拓展的原因,給出拓展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消費;信貸市場;拓展
實現農村信貸市場的拓展有利于提高農民整體的消費水平,促進市場經濟的完善與發展,但想要真正實現,必須改變農民的消費觀念,讓其樹立新的消費觀,改變原有的消費方式,完善社會保障體制,為農民營造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完善信貸供給機制。
一、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意義
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完善,讓生產與消費變得更加頻繁,有信用支持,而信貸市場的拓展,可以調節農民與消費的矛盾,拉動內需的增長,完善消費機制。
1.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
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可以讓經濟找到新的發展點,增加農村消費,用農村消費促進市場的完善,從而轉變市場發展模式,擴大內需,以消費為導向,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帶動經濟增長。
2.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當下,農民的生活水平已基本達到小康,而市場消費主要的特點是收入與支出有較大的差距。以往農民的信貸消費方式具有積累型的特點,而市場的拓展,可以讓其向信用支持型轉變,出現超前消費,改變消費觀念,使收入與消費互為平衡,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整體的生活水平。
3.優化商業銀行的資產
信貸產品主要由商業銀行發放,而商業銀行在長期的發展中,資產結構結構單一,銀行資產不斷減少,有很多不良債權。拓展農村信貸消費,可以增加市場的需求,讓銀行良性循環,拉動內需,降低商業銀行的風險,同時,也可以擴大商業銀行的經營范圍,增加服務項目,實現多元化經營。
4.完善商業銀行的消費機制
商業銀行推出信貸服務,需要實現各部門的聯動,讓各部門變成一個整體,加強防范,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完善消費機制。近幾年,商業銀行正逐漸擴大業務的范圍,特別是信貸消費,讓個人儲蓄與負債相連,使銀行與個人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
二、當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拓展的影響因素
現在,限制農村消費信貸市場擴張的因素分為以下點,分別是農民消費觀念陳舊、消費能力較低、消費環境較差與社會保障不足,缺少完善的農村信貸供給機制。
1.農民消費觀念陳舊
當下,很多農民依然用原有的消費觀念消費,秉承著勤儉持家的原則,不會主動借錢消費,同時,農村有特有的產業結構,具有不定性,可能會存在金融風險,不利于農民產業規模的擴大,而農民的收入來源是不定的,如果收入來源消失,資金儲備就會減少。這些都是限制農民消費觀念轉變的因素。
2.農村沒有固定收入,消費能力較低
農民沒有固定收入,收入增長的周期變長,增加了收入的不確定性,降低了農民的消費水平,不利于信貸消費的實現。現在,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是第一產業,而農業容易受環境因素、人為因素的影響,收入來源變化較大,而農業有固定的耕作與收割時間,其他時間內,農民很難在城市中找到其他工作,勞務收入變少,隨之導致消費能力下降。
3.缺少良好的消費環境與完善的社會保障
農村并未建立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消費存在很多漏洞,必須進一步優化、升級,此外,缺少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農村的醫療、教育等制度仍存在很多漏洞,需要花費更多的支出,減少了信貸消費的資金。
4.農村信貸供給機制不完善
現在,農村金融市場主要以農業類商業銀行為主,這些商業銀行主要集中于城市,信貸消費的服務對象側重于城市居民,農民占有的比例較少。而很多銀行對信貸消費缺少正確的認識,研究力度較弱,以及信貸消費服務范圍廣、資金少等特點,都導致了農村信貸供給機制的不完善。
三、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策略
1.加大消費信貸的宣傳力度,轉變農民的消費觀念
有關部門通過消費信貸增加擴大內需的同時,也要根據國家下發的相關政策,了解農民的消費觀念,加大宣傳力度,讓農民了解什么是信貸消費,形成新的消費觀念,采用新的消費方式消費,給農民正確的引導,從而強化農民的金融意識,熟悉信貸消費的政策,并實時了解政策的變化,通過了解逐漸形成負債觀念,用負債的消費觀念消費,創造出符合消費特點的環境,最終實現農民消費觀念的轉變。
2.提高農民收入與消費能力
增加農民的收入,讓其有良好的消費能力,是拓展消費信貸市場的前提。要求國家采用寬松貨幣政策的同時,全面落實收入政策,增加產業類型,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并把市場作為生產的導向,投入科學技術,使用機械設備,使農業向機械化發展,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擴大農民收入來源的渠道,在原有收入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為信貸消費打下資金基礎,有物質保證。
3.促進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
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要求,農村信用社及各商業銀行為“三農”服務,可以從以下四方面著手,其一是增加農村信用社的服務功能,變成商業銀行,其除了會改變名字外,也會實現整個職能的轉變,根據金融業的要求,完善自身。其二,各商業銀行可以在鄉鎮中設立分部,互相競爭,通過銀行之間的競爭,讓信貸消費在良好的外部環境中運行。其三,除了國有商業銀行外,政府也可以設立民營的金融機構,賦予其一定的權力,廣泛搜集信息,發揮自身的信息優勢,成為消費信貸市場的一員,加大金融監管力度。其四,擴大金融服務的范圍,降低金融風險,簡化業務的操作步驟,及時發現金融風險,化解矛盾。
4.創造與農民消費特點相符的信貸產品
各金融機構需要根據信貸消費市場的整體情況,以及農民對產品的滿意結果,并根據農民的消費特點,推出符合其消費特點的信貸產品,引導農民消費。農民信貸消費產品應主要傾向于房屋建設、醫療與教育等方面,給出建房、購房消費貸款,或是教育助學貸款,讓消費產品具有目的性與針對性。同時,農村信用社也要拓展的自己的渠道,推出符合農民消費需求的信貸產品,使農民積極參與消費信貸市場的運行,最終實現消費信貸市場的拓展。
5.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近幾年,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正逐步完善,特別是合作醫療與義務教育,并根據農村人口整體情況,落實“低保”與養老政策。但雖然這些政策已經全面落實,有較廣的覆蓋范圍,水平卻依然較低,沒有真正解決農民醫療、教育等問題,農民依然存在很多顧慮。所以,只有把社會保障體的覆蓋范圍擴大到整個城市,提高社會保障的水平,才可以讓農民真正擺脫顧慮,敢于消費。
另外,政府有關部門也要加大監管力度,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監督管理機制,讓社會保障工作有法可依,具有法律效應,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使信貸消費健康發展,有制度保證。
6.建立良好的農村市場消費環境,增加農民的需求
當下,農村雖然有很多基礎設施,但這些基礎設施并不完善,農業生產與經濟的消費缺少良好的環境,讓農民把目光放到眼前,自動抑制自己對經濟的需求。所以,需要有關部門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修建水利,鋪設電力線路,修繕公路,改造原有農村的環境,優化農田的建設,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完善農村的各項基礎設施,增加農民消費的資產。同時,也要完善農村的醫療、教育,使政策真正給農民帶來便利,進而刺激自身對消費的需求,被銀行信貸業務所吸引,推動消費信貸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拓展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優化商業銀行的資產、完善商業銀行的消費機制,但要求其客觀分析制約消費信貸市場拓展的因素,分析原因,給出相應的完善策略,即加大消費信貸的宣傳力度,轉變農民的消費觀念,促進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創造與農民消費特點相符的信貸產品等,從而實現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拓展。
參考文獻:
[1]李雪.海西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信貸營銷策略研究[D].蘭州大學,2016.
[2]杜中杰.在統籌城鄉發展中擴大農村消費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2.
[3]劉寶珍.拓展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思考[J].經濟視角(下),2014,(06):29-30.
[5]楊紅梅.我國住房消費信貸市場分析及應對策略[J].長春大學學報,2014,(07):31-33.
[6]沈和慶,李正華.當前發展消費信貸的難點及對策[J].金融科學,2013,(01):65-68.
作者簡介:張瑩(1994.08- ),女,山東臨沂人,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