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教育界,它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知識學習過程轉移至課前進行,而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本文闡述“翻轉課堂”模式試行于高校英語專業《基礎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項目,分析其教學設計以及調查學生對此模式滿意程度,以期推廣至其他語言專業課程。
【關鍵詞】“翻轉課堂” 《基礎英語》 教學設計 滿意度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也稱“顛倒課堂”,它與傳統的教學安排相反,將知識學習環節以教學視頻的形式提前至課前進行,將作業、討論等環節安排在課堂進行。盡管國內外已經有多項“翻轉課堂”成功的案例,但由于教學學科不同,教學對象情況不同,高校英語專業基礎性課程是否適用于此教學模式仍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與調查。本文將闡述“翻轉課堂”模式試行于高校英語專業《基礎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項目,分析其教學設計以及調查試行此模式下學生的滿意度情況。
一、“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基礎英語》教學設計
在高校英語專業的《基礎英語》課程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一次嘗試性的教學改革。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基礎英語》課程教師可以兼顧語言知識點與語言基礎技能兩個方面,把語言基礎知識點放在課前的教學視頻中講解,并通過提出閱讀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文章,以小組協作的方式進行課前訓練與討論,然后教師在課上對語言知識點進行檢測,其余大部分時間用于語言基礎技能的訓練。
1.課前準備環節。從教師方面來講,教師首先要按照“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重新規劃課程內容與設計教學流程,制作課件、編寫錄制內容腳本,錄制教學視頻以及編輯測試題等。每個教學視頻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心理,難度不宜過難,并且長度以5分鐘左右為佳,因此也稱為微課視頻。以《基礎英語》課程為例,每個單元每個小節對應多個微課視頻,包括課文理解分析、語言知識點的講解以及語言技能的講解指導。微課視頻制作主要由三個類型,PPT屏幕錄制型、真人拍攝制型和美國可汗學院手寫板型。其相關使用軟件有Camtasia Studio屏幕錄制軟件,Adobe Premiere視頻編輯軟件等等。微課視頻制作包括開發微課程腳本,微課程音頻錄制,微課程視頻部分制作,添加字幕、添加交互測試等。其中的交互測試是指在視頻內部不同時間段添加測試題目,以檢測學生是否認真觀看了此部分教學內容。最后,教師還需要考慮發布課前教學視頻的平臺,如Moodle,Mooc,Coursera,微信,微博等平臺,并在課前發布相關課前學習內容,如教學視頻和測試問題等。
從學生方面來講,學生可以自主安排學習進度,選擇最適合自己學習的時間觀看教學視頻,或是利用手機APP抽取空閑時間學習。不同基礎層級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掌握理解知識情況,選擇教學視頻重復播放,提出疑惑等待教師課上解答或者在課前與小組同學進行討論,進行小組協作式互助學習。
2.課堂教學環節。課堂教學環節包括檢查教學、辯證思考、個性教學三個環節,以每節課45分鐘為例,教學內容、師生關系和時間分配如下:
(1)檢查教學:時間分配為5-10分鐘,主要教學活動為課程導入與課程知識點的回顧,教師主導。
(2)辯證思考:時間分配為20-25分鐘,主要教學活動為圍繞課程知識進行拓展、討論、答疑以及課堂測驗,師生關系可以分為教師提問、學生自行組成小組討論、學生自由提問與教師答疑以及學生檢測練習。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語言各項技能與辯證思考能力。
(3)個性教學:時間分配為10-15分鐘,主要教學活動為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進行一步的拓展訓練,師生互動,學生或小組展示其學習研究成果,如就課文觀點或結合課前相關材料閱讀與調查研究,以口頭或書面方式進行展示,教師做點評。此外每學期設定額外的學習獎勵項目,有能力的學生可以挑戰完成。
3.監督與評估機制。采用“翻轉課堂”模式需要保證學生課前務必對教學視頻或是教學課件提前觀看與學習,否則很難開展課上討論以及推進教學任務。建立自評、小組互評與教師評估為一體的監督與評估機制。自評是指學生提前觀看的教學視頻中配有測試題目,如選擇題或問答題目,需要學生觀看視頻之后,自我評估學習效果;小組互評是指采取小組協作式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即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組織下討論教學視頻中的小組討論題目,并且由小組長負責記錄討論過程,每名組員在互評表格中為其他組員評分;教師監督與評估是指檢查學生自答題目、小組討論記錄與互評表格,以及在課上通過提問教學視頻內容等方式,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分,課程總成績包括過程性評估與終結考核評估,各占50%,其中過程性評估分為課前學習,課上參與,期中考試或測試與額外獎勵,從而建立自評、小組互評與教師評估多角度有效的監督與評估機制。
二、“翻轉課堂”滿意度研究
按照上述“翻轉課堂”教學設計,選取實驗班在《基礎英語》課程試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一個學期,并與未參與此項教學改革的對照班進行對比研究,旨在調查試行“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學生滿意度。
研究方法為調查問卷,分為課前準備與課堂教學兩個環節,共10道問題。調查問卷的研究對象為《基礎英語》實驗班學生30人與對照班學生27人,主要調查學生對《基礎英語》課前準備與課堂教學的滿意度,對比分析傳統教學方法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差異。滿意度調查分為五級,相對應分值依次為:非常不滿意1分,比較不滿意2分,一般3分,比較滿意4分,非常滿意5分。每一項的滿意度平均值=N1*1+N2*2+N3*3+N4*4+N5*5/(N1+N2+N3+N4+N5)。N1為選擇非常不滿意的人數,N2為選擇比較不滿意的人數,以此類推。問卷的發放通過讓學生微信掃描二維碼進行作答。回收有效問卷實驗班30份和對照班26份。以下為調查問卷的各部分問題及其統計結果分析:
1.課前準備。實驗班的課前準備是學生自主觀看教學視頻和回答簡單測試題目,對照班的課前準備為學生自己預習課文以及學習生詞等。調查問題如下:
(1)您對課前安排學習的內容是否滿意?
(2)您對課前安排的學習的難易程度是否滿意?
(3)您對課前安排的學習時間長短是否滿意?
(4)您對課前任務自己的完成情況是否滿意?
(5)您對課前所學的知識掌握情況是否滿意?
通過統計結果分析(見圖表一),在課前準備環節中,實驗班的“翻轉模式”教學模式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班的教學模式。比照學習內容和學習難度這兩項的滿意度,實驗班與對照班對學習內容的滿意度差異并不大,而在學習難易程度上,實驗班的滿意度平均值在4分以上,明顯高于對照班,這說明課前預習和知識講解以教學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學習,比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學習更容易接受。在學習時間、完成情況和知識掌握情況上,實驗班的滿意度平均值也在4分以上,明顯高于對照班,可以說明實驗班學生對5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長度,自學視頻完成測試任務,以及課前學習知識情況都比較滿意,課前準備學習的效果良好。對照班的學生在學習時間長短滿意度上面并沒有高出實驗班,說明傳統的課前預習任務所花費的時間并不短。在課前任務完成和知識掌握情況兩項上,對照班的滿意度平均值只有3.1和3.2,說明對照班的學生認為課前的自我學習環節不是十分有效果。
圖表一 課前準備滿意度實驗班與對照班對比圖
2.課堂教學。實驗班的課堂教學環節為教師對課前語言知識點進行檢測,答疑解惑與拓展學習,并且有充足時間訓練學生的語言基礎技能,讓學生展示其學習成果。對照班的課堂教學為詞匯、語法以及課文的講解,一少部分時間安排語言技能訓練。調查問題如下:
(6)您對課堂中安排的教學形式是否滿意?
(7)您對課堂中安排的教學內容是否滿意?
(8)您對課堂中時間的分配是否滿意?
(9)您對課堂中任務自己完成情況是否滿意?
(10)您對課堂中所學內容掌握程度是否滿意?
通過統計結果分析(見圖表二),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實驗班的各項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班,其中差距值較大的有教學內容、任務完成和內容掌握這三項,說明學生對“翻轉課堂”模式下的課堂設計內容較為滿意,對自己課堂任務的完成和內容掌握滿意度很高,課堂學習效果良好。而在對照班中,學生在任務完成和內容掌握方面的滿意度低于其他三項,說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圖表二 課堂教學滿意度實驗班與對照班對比圖
三、 結論
本文針對高校英語專業《基礎英語》課程是否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研究,通過設計“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以及試行此教學模式一個學期后調查學生的滿意度,得出的結論為《基礎英語》課程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可行的教學改革,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好。
參考文獻:
[1]Johnston,N.n.,& Karafotias,T.t.Flipping the Classroom to Meet the Diverse Learning Need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LIS)Students[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2016(3):226-238.
[2]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5-16.
[3]蔡躍.微課程設計與制作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4]張春華,都寧.翻轉課堂:英語專業基礎課個性化教學設計策略[J].海外英語,2015(7):25-27.
【基金項目】大連大學教學改革基金項目“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基礎英語》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張晨曦(1986-),女,大連大學英語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專業英語教學實踐與計算機輔助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