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教學法的教學中心注重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向學生提供具有生活現實意義的學習資料和學習活動,教學過程通過讓學生體驗真實生活中的具體案例,從中完成學習任務,獲取學習的積累,因此被廣泛運用于對外漢語教學之中。本文以《漢語會話301句》第十課為例,從任務型教學法的要求及內涵出發探討其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初級口語;教學模式;教學實例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邊做邊學”(learning doing)的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通過組織教學任務,在履行任務的過程當中,以體驗、交流、互動、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習者在任務活動中重發發揮自身的認知、學習能力,利用身邊已有的目的語資源,在活動中感受、認識、學習、運用目的語,在“看”中學習,在“做”中學習,在“用”中學習,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本文以康玉華、來思平主編的《漢語會話301句》第十課為例,從任務型教學法的要求及內涵出發探討其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漢語會話301句》是為了第一次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習者設計編寫的快速學習教材。全書一共有40個課程,其中包括從問候、相識等具體的交際語境項目接近30個,生詞800個左右以及基本的漢語語法。《漢語會話301句》第十課“郵局在哪兒”主要是詢問的第五個專項。這篇課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漢語學生學習如何問路、指路以及怎樣選擇具體的交通工具。其教學重點及難點就是要學生學會問路,以及正確使用方位詞、正反疑問句。下面是任務型教學法在此課文中的具體實施。
1 任務前活動(pre-task)
1.1 引入問路的話題
設計“你們有遇到這種情況嗎,當你想要去一個地方,但是卻不認識路?”“如果有的話,那你們是怎樣找到那個地方的呢?”等問題,學生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會對這一課的話題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使語言的學習過程與具體的生活經歷相聯系,才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1.2 將本課題所需要涉及的句型句式和重點詞匯
以新語言形式和相關詞語的形式,演示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實際交流中所需要的基本語言和句式“去……怎么走?”“在哪兒?”“從……到……遠嗎?”“……離……有多遠?”在哪兒坐車?”。相關詞語有“一直、往、前、走、公共汽車、前邊、東、西、南、北、近”等。
1.3 為學生熟悉和學習新語言項目提供情景
提供具體的交流情景給學生,有利于加強他們對目標語言的學習和掌握。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設計相關聯的交流情景,讓學生運用課程中學到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讓學生更樂于用目的語言表達;而在另一方面,通過具體的交流情景,讓學生更加熟悉和牢固的掌握了新學的語言表達形式和用法,掌握課文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有效可利用的記憶板塊。
2 任務環(task-cycle)
2.1 任務環是學生履行任務,進行練習訓練的部分。
首先,在控制式練習的部分,應該讓學生根據這一課的重點語言點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比如:正反疑問句多提問,方位表達方法等,給語言材料的輸出打下語法上的基礎。然后,控制式的練習不能等同于機械式的操作,應當盡可能多的設計一些具有任務性和目的性的活動,例如:
(1)教師以學校的某一個標志性建筑為例,告知一個學生,讓其他同學問問題 (“在前方?”“遠不遠”等)。
(2)學生以兩人為一組,一個描述去某地方的路線,另一個同學猜是什么地方。內容可以是學校內的某一場所,也可以是學生之間都很熟悉的場所,兩個同學輪流描述和猜測。
(3)兩個同學一組,一個同學隨意畫出一張路線圖,另一個同學通過兩人之間的問答,畫出另一張路線圖,再對比兩張路線圖的是否一致。
2.2 在指導式的練習部分,教師應該減少對學生語言輸出上的控制,而是針對這一課設計一些指導式的練習,指導學生運用和練習新學習的語言形式,讓學生進行有實際意義的交際。
(1)教師為學生準備一張較為復雜的路線圖,學生兩人一組,一人問路另一個根據路線圖指路。
(2)小組討論,同學根據實際情況,討論從現在的教室,出發去食堂或者圖書館等,有幾條線路,每位同學自由表達出自己認為最便捷的一條路。
(4)多人一組,商量討論去某地旅游,選擇用什么交通工具比較好,小組同學各抒己見,討論各交通工具的利弊。
3 語言焦點(language focus)
這一階段中,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加自由的語言交流和使用的空間,讓學生在使用心血的語言項目中發揮出創新性,并能結合前后學習的新舊語言項目進行綜合性的運用。設計活動,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每組一張真實的地圖,將地圖作為依據,完成以下任務:從地圖中找出任意的一個地方,然后詢問其與一個固定地方的方位及距離遠近。可以根據課后的替換練習設計。如:
圖書館在那兒?(操場、籃球場、游泳館……)
八樓離這兒遠不遠? 遠/不遠。(北京、上海、圖書館、他家……)
在哪兒吃飯?(買菜、買水果、購物、打電話……)
通過以上任務的練習,學生在練習了新學語言項目的同事,又復習到了之前學過的內容,鍛煉了聽、說、交流的能力,實現了一舉多得、全面提高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交流交際的能力的目標。
任務型教學法的教學中心注重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向學生提供具有生活現實意義的學習資料和學習活動,教學過程通過讓學生體驗真實生活中的具體案例,從中完成學習任務,獲取學習的積累,因此被廣泛運用于對外漢語教學之中。任務型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以表達意義為主,而不是以操練語言形式為主,在重點強調培養學生運用目標語言交流交際的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從更高的層面培養學生在實際語境中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參考文
[1]劉詢.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2]馬箭飛.任務式大綱與漢語交際任務[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04).
[3]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崔曉君.淺談口語課的訓練方法[J].齊魯藝苑,2000(02).
作者簡介
徐騰鳳(1984-),女,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國際語言文化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現供職于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作者單位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云南省麗江市 67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