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建友
摘要:中學地理教學中,倡導以生為本,以學生終身發(fā)展為目標,體現(xiàn)學以致用,尊重學生個性和人格的教學理念。本文趣談高中地理教學的“搭臺唱戲”,旨在增強地理教學有效流程,讓地理教學不迷失方向。地理教師要善于把地理課堂塑造成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讓學生既有自主的學習,又有合作的行為,還有探究的快樂,使地理課堂更生動、更精彩、更有效。
關鍵詞:高中地理;“搭臺唱戲”;有效教學
引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由一個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組成,不同的課題和課型教學,采用的課堂流程往往不一樣,但教師追求的有效高效課堂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如何真正改變“講授型”課堂為“學習型”課堂,如何真正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如何讓學生“學會”、“會學”、“想學”、“愛學”是地理教師需要不斷反思與實踐的問題。研究教學流程,改進課堂教學,必然成為地理教師課改路上的自主選擇。
一、中學地理教學“搭臺唱戲”的內涵
如果把地理課堂教學比作一個演戲的工程,那么“搭臺”就是為演戲而預先所做的一切有效準備。教學“唱戲”就是對教材重難點知識進行演繹、實踐的過程,有效的“唱戲”方式應該適合學生,要唱出學科“韻味”的同時,把“舞臺”讓給學生。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搭臺唱戲”既要充分體現(xiàn)地理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讓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探索地理學習的基本特征,學會搜集地理信息和運用地理圖表,形成地理思維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科審美情趣;又要堅持學科價值導向,讓每一名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進一步放大地理教學的效率。
二、學本課堂理念下的“搭臺唱戲”
新課改背景下地理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但教育觀念和課堂角色轉型不到位的教師依然存在。而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更加側重能力考查,地理課改縱深發(fā)展成為新常態(tài)。教師單一化“搭臺唱戲”僅僅適用于認知水平較低的低學段學生的課堂教學,與高中生認知現(xiàn)狀和發(fā)展需要格格不入。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搭臺唱戲”流程要由師生共同完成,并逐漸向學生傾斜,直至完全轉變,體現(xiàn)“教本”課堂向“學本”課堂轉型,從過去研究怎樣“教”到研究怎樣“不教”。“學本課堂”的核心是高效、健康、快樂,高中地理教學要為學生好學“搭臺”,依托學生生命的本能去“唱戲”。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先行探索者、問題發(fā)現(xiàn)者、方案設計者、地理教學活動組織者、問題探究者,當“搭臺唱戲”能完全交給學生獨立完成的時候,將是高中地理教學的最高境界。
三、高中地理“搭臺唱戲”助力有效教學
1、認識規(guī)律,有的放矢
高中地理學科綜合性強,不同的教材模塊,往往要運用不同的教學實施方法。例如自然地理教學要側重各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影響,以事理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認識地理現(xiàn)象和景觀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學習,剖析地理成因;人文地理以人地關系協(xié)調為主線,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區(qū)域地理以地理區(qū)位和相互關系為基點,用地理圖表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解讀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研究學情,精設目標
地理教學切忌將全班學生看成是一個學生,否則就會導致學習方式單一,“三維目標”成為紙上談兵。地理教學要根據(jù)學識基礎、能力條件、學業(yè)水平等充分研究學情,堅持以生為本。既要細化“三維目標”,又要讓目標恰當合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3、突破教材,重組內容
地理課標是教材編寫的靈魂,地理教材是組織教學的藍本,地理課標中關于地理教學的知識、技能、原理、規(guī)律等一般不能隨意刪減或改變,但組織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卻靈活多變。地理教師要善于優(yōu)化內容選擇,對地理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盡量聯(lián)系學生身邊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展開教學。高中地理農業(yè)、工業(yè)、交通、城市化、產業(yè)轉移等知識都可以選用鄉(xiāng)土地理素材展開學習和探究。
4、以生為本,合作互動
要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發(fā)展和能力提升就是一句空話。堅持互動的教學理念,高中地理教學互動的方法很多,比如,利用案例,構建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引發(fā)互動;借助多媒體、微課輔助教學,形成互動;設置問題和疑點,啟迪學生思考,構成互動。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倡導人人參與,教師適當點撥、學生總結歸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開放課堂,動態(tài)生成
營造平等、尊重、信任的師生關系是開放課堂的前提。包容學生認知錯誤,鼓勵學生質疑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意見是開放課堂的真實體現(xiàn)。與傳統(tǒng)教學高度的“預設性”相比,開放課堂側重知識的動態(tài)生成。比如,在講解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南北緯10°之間時,就有學生指出在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等四個地方也出現(xiàn)了熱帶雨林氣候,這時候課堂教學就要及時走出“預設”模式,跳出教案,鼓勵表揚該位同學的觀察能力,可以組織全班同學進行激烈討論,通過教師的點撥,歸納熱帶雨林氣候的地帶性與非地帶性分布成因。開放課堂使師生關系愈加融洽,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開闊了地理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了合作交流意識,施展了學生生命的個性。
總之,一堂地理好課,并不是去趕時髦、走形式、擺架子,常態(tài)化的地理教學應該刪繁就簡、化難為易、突出地理學科特點;應該回歸科學、回歸內容、回歸真實,應該留給學生時間、空間,留點暗示讓學生去思考、聯(lián)想、探究;一堂地理好課,應該用文本的“核心知識”培養(yǎng)學生“核心能力”。高中地理“搭臺唱戲”呼喚教育者教育理念和學科教學方法有不斷調整和更新的過程,它需要地理教師在持續(xù)不斷的教育實踐和反思中實現(xiàn)教學的真正變革。
參考文獻
[1]周慧霞:《現(xiàn)代知識觀與學生能力培養(yǎng)》,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96頁-123頁。
[2]周成海:《現(xiàn)代教學理論與有效教學模式》,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46頁-166頁。
[3]胡衛(wèi)瓊:《建立“師生異位”的新型師生關系》,《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4]趙燕:《開放地理課堂,讓每個學生都是主角》,《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