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廣泛使用的一種注重創新與實效的教學體系。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中職英語在高考中的地位下降,中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變得更加不重視。本文旨在通過對本校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切實可行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導學案編寫、知識新授、小組討論、學生展示、學生點評和教師點撥——的運用與研究,探索“科學分組,合理分工、精心設計,有效活動、適時引導,參與調控、及時反饋,激勵評價”的教學策略,在提高中職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方面做了嘗試。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中職英語 口語教學
合作學習是一種注重創新與實效的教學體系,目前在世界上被廣泛使用。何為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中職英語在高考中的地位驟然下降,從原來的高考科目變成現在的PETS一級考試,英語基礎原本就薄弱的中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變得更加不重視,我校學生也不例外。為此,我們結合本校教學的實際及中職學生身心發展與英語口語教學特點,嘗試了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切實可行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一、編寫學案定目標
我校共有5個英語教研小組,根據小組成員的授課情況、教學能力、上課特色等確定人員分工,逐個落實相關導學案的編寫目標,對各組員編寫好的學案教研組進行集體討論,認真研究、修改,并結合學生實際對導學案進行一次模擬論證,再由相關骨干教師結合學案所要達成的目標進行審核,定出初稿。教研組長對定稿后的學案進行電子存檔。
經過人員分工、確定目標、模擬論證、電子定稿等多個環節,學案在理論上基本具備了可操作性。任課教師在使用時只需結合本班實際進行二次備課,適當修改。
二、教學過程樹導向
在呈現新的教學內容時,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英語興趣,將新課的內容,有計劃有層次,由淺入深地展現給學生,即起到教學的引導與定向作用讓學生能夠在積極思維的狀態中感知語言材料。
教師在給出合作學習的任務和要求后,小組合作學習即時展開:由組長進行組織,小組成員間用口語對指派任務展開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在展示交流環節中,由各組的匯報員代表小組匯報組內討論、調查結果,或者采取小組成員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小組學習的共同結果。匯報員發言過程中如有錯誤和遺漏,由小組的其他成員進行補充、糾正,以達到信息交流、思維碰撞、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小組成員通過小組活動,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在此過程中必須人人參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查找信息和向他人求助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有利于培養中職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而且能促進中職學生社會化發展和健康個性的養成。而教師的作用在于適時提供支持服務,及時有效地了解小組活動的動態與效果,并對各組進行合理點評,及時肯定、推廣各小組成功的學習成果和有效方法。
三、互動點撥作評價
及時客觀的評價對小組合作學習起著推動和促進的作用。建立合理的小組活動評價方式,能夠進一步激勵學生合作活動的開展,也有利于教師反思自己對合作活動的設計,以便做出及時調整。
教師在評價小組活動的過程中應采取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種形式。生生互評以語言評價為主,先對展示質量進行點評,肯定或糾正、補充、質疑、拓展、總結,規范答題思路。教師的點撥一是針對學生的展示點評,肯定好的,指出問題;二是針對模糊不清的疑難,做出準確的答復;三是針對重難點問題進行點撥講解,歸納方法、規律;四是針對展示點評情況科學評價各小組,激勵到位。教師即時給予評價,一評知識,二評情感態度,三評過程方法,對肢體語言、聲音洪亮度、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評價,并對學生的大膽質疑和想法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質疑中探索、在合作中進步,以較好地達成導學目標。
四、合作策略提能力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傳統教學模式中單一的傳授者。這個轉變并不是要求教師退出學生活動,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別、個人興趣、學習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方面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通常由A、BB、C共四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將三層次的學生分為“樂學生”、“善學生”、“勤學生”。建立小組后,教師要根據學習的內容、學生的特長、個性差異對組內成員進行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小組成員民主協商、自行分工。在口語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要明確每個組員所承擔的任務,如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和檢查員等。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實施過程中,小組成員間的角色也要定期輪換,使每個學生有機會嘗試不同的角色,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在組織合作學習的英語口語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設計恰當的小組合作任務,創設盡量接近真實的交際情境和開展趣味性強的活動,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共享知識和互補信息,增強學生對原有的語言知識的鞏固和理解運用,在此筆者重點介紹自己在英語口語教學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兩種方法。
1.創設情境法。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具體的情境實踐中培養出來的,為此教師創設了大量的口語交際情境,學生利用可以直接參與的活動,如到市場購物、給家人打電話、向別人問路、在飯店吃飯、在組內討論春游計劃等等,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為了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校第一屆職場英語運用大賽順利開展,并決出了優秀的班級和個人若干。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利用所在城市得天獨厚的外貿資源,通過與其相關負責人聯系,我校外貿英語專業的47位學生在那里進行為期一個星期的社會實踐。這既鍛煉了中職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職場運用能力。調查顯示區內多數企業要求中職學生具有較好的英語應用能力,這一要求具有普遍性和原則性,并將其提升到影響職場發展的高度上,而我們所培養的能力正是企業所需要的。
2.雙向互動法。口語交際不同于以前的說話訓練,它是人與人之間的用語言與媒介進行溝通使得彼此的動機、目的得以實現的一種手段,是不同交際者利用語言這一工具互相作用、施加影響的重要形式。因此,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利用各種課型鼓勵和指導學生與同桌對話、在組內進行討論、組與組之間競賽、與老師之間交流等等,讓學生在交際中互動起來,實現認識上和情感上的交流。在本年度中,本學科組成員結合本校實際,組織了英語講故事比賽、課本劇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在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理解的同時,不僅提升了中職學生對英語信息進行加工再處理的能力,更培養了中職學生普遍缺乏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以學生學習小組為組織單元,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合作學習改變了在傳統中職英語口語教學中師生單向交流、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充分調動了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造性能夠得到充分發揮,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乃至綜合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潘錫娟.合作學習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2]矯鵬.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中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個案研究[D].魯東大學,2014.
[3]劉陽.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
[4]馮健敏.小組合作學習在中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3.
[5]張迅.論英語口語課堂中合作學習的組織策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
作者簡介:章敏(1983.11.7-),女,浙江紹興人,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