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淑愛
【摘 要】“美是教育的本質”,美育是立教之本。改進美育教學首先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以動人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純潔化和高尚化。美育主要是一種情感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靈的教育。在我們的美育教學中,美育發生作用的機制或效果是“感動”,是“動之以情”。
【關鍵詞】改進;美育教學;審美素養;人文素養
一、美育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和獨特作用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教育界對美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義和獨特作用,已經形成共識;美育研究、美育理論、美育實踐都有了較大發展;教師對于美育的自覺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也不斷得到提升。“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這一要求把美育明確定位為素養教育、通識教育,而非職業教育、專業教育;定位為以人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術為本位的單純的知識教育。這無疑對改進美育教學,讓藝術教育類通識課程回歸美育,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這一要求還指明了改進美育教學的目標。審美素養是脫俗的、純潔的,人文素養是入世的、為民的,因此,“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意味著改進美育教學的目標就是要培育以脫俗的態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純潔、高尚、先進的價值目標和情感態度,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利人和為民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從而為社會進步發展做出貢獻的人。
二、改進美育教學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改進美育教學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以動人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純潔化和高尚化。美育主要是一種情感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靈的教育。在我們的美育教學中,美育發生作用的機制或效果是“感動”,是“動之以情”。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當好這個角色,美育的實施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它是教師走進學生情感世界或心靈世界的捷徑。所以,美術課的色彩、音樂課的音符、語文課的文字、歷史課的記憶,都應是富有動人的情感的,而非單純的技巧和知識。美的特征之一就是動人性,就是能感動人、打動人;不能動人,就沒有美,也不會有美育。
三、如何更好的運用音樂課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作為一種聲音的藝術,有其獨特的魅力,而音樂教育,尤其是小學音樂教育,更是一門教育的藝術,她對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開發、個性的張揚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音樂課中歌唱是音樂課教學的最重要的手段,大多數音樂課都是教唱歌曲,老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有的老師就很少講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及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時一學期學完了,學生都會唱了,但是幾乎沒人知道這些書本上的歌都是表達什么樣的意思,有什么樣的創作思想等等,沒人知道,就好像古代的一個成語“人云亦云”。照此下去,音樂課的作用也就少之又少,而國家早就提出的素質教育更是無法真正的實施。尤其是對于孩子們,當他以后每聽到一首自己認為好聽的歌曲想學的時候,也不管歌里到底唱了什么,就只管學了,這還不算,更有甚者,接觸不健康的歌曲,從而模仿歌詞的內容,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那才真是后悔莫及了!而追根到底就是缺少基本的音樂審美能力,不能正確的分辨好的音樂,我覺得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引導:
(一)引導學生主動愉快地歌唱
在提倡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的歌唱教學要面向全體,并引導孩子們能用心、用情,主動地積極地投入到歌唱活動中,自然而然就會唱出動聽的歌聲,也給每個孩子帶來歡樂和愉快。
(二)引導學生創造性地歌唱
我們教師首先要引導孩子大膽地創新,獨立地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現在提供給孩子學習的歌曲一般都是開放性的,都留有給孩子探索創編的余地,例仿編歌詞、根據歌曲創編動會唱這些歌也就作、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孩子創造性的發展。對于孩子的創造行為,我們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教師應當結合教材講音樂故事,將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趣聞軼事,作品珍聞等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講,在學生細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三)寓德育于教師的自身形象之中
假如教師不愛自己的事業,對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民族缺乏親情,對追求真善美沒有熱忱,他就不可能從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內涵,也不可能按《大綱》的要求把德育滲透到教學中去。
一個獻身于音樂教育事業的教師應當具有遠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豐富的知識,認真的態度,這將會對學生起著示范作用。教師整潔大方的衣著,自然端莊的教態、形象生動的語言、富有激情的歌唱,優美動聽的琴聲,準確嫻熟的指揮、工整認真的板書都會時刻影響著學生,使學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別是教師的師愛品質,道德行為對學生一生都可能發生著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從自我做起,平時嚴格要求自己,抓好個人師德修養,為人師表。
四、改進美育教學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改進美育教學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深入的課堂教學,培育學生關懷人、關心人的情感與情懷,使其情感世界得以更好地社會化。人文素養的核心內容就是關懷人,關懷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理想。它要求美育教學要著重培育學生關懷人、關心人的情感傾向,養成他們以人為本的價值情懷。
五、小學生音樂素質培養研究與實踐
美育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而藝術教育是與美育聯系最為緊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要加強音樂、美術課堂教學,高等學校應要求學生選修一定學時的包括藝術在內的人文學科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我們認為,小學藝術教育不僅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而且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他們的藝術審美修養的基本素質,而不是針對少數學生,提高他們的藝術技能技巧的培訓教育。但是,小學藝術教育要培養學生哪些藝術素質?通過哪些途徑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是小學藝術教育必須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很明顯,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有得于我們對小學藝術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方面有較為清醒的認識,促進小學美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有利于通過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總之,光有思路不行,重在執行,重在實效,重在發展,重在評價。要有一盤棋的思維,在摸索中前進,不斷創新,合理配置我校藝術教育資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這樣一定能開創具有國光特色的藝術教育新風貌。
【參考文獻】
[1]《音樂學習與教育心理》
[2]《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研究》
[3]《普通音樂教育學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