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建
摘 要;社會在不斷的發展,教育在國家的發展中是非常重要的,為國家提供人才支持。但是初中體育教學并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體育教學的作用并沒有得到發揮。尤其是基層學校的體育教學。本文就是對初中體育教學在基層學校中的作用進行分析,為相關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教學;基層學校;作用
我國的教育水平在不斷的提高。與教學在基層學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健康理念,逐漸增加的今天,初中體育教學在基層學校的教學中已經備受關注,體育這一科目也已經是中考必考的科目。因此,必須要重視體育教學在基層學校中的作用。
1 體育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
隨著基層學校的不斷發展,基層學校已經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健康,可以說學生的健康是教育發展的資本,如果學生沒有了健康的身體,那么任何的教育目標都只不過是鏡花水月。基層學校的學生也要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因為初中學生的這一年齡段是正在長身體的時期,而且現在的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需要有著健康的體魄,才能夠充分的緩解這些壓力。基層學校的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更大,憧憬著未來的生活,這樣這些學生就要克服重重的阻礙,因此,這些學生必須要有著強健的體魄,重視體育教學在基層學校中的作用。基層學校的體育教學可以為學廣大學生提供一定的空間和時間,作為體育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導意見,使學生在身體鍛煉的過程中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
基層學校的初中體育教學,一定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因為基層學校的教學條件是有限的,在教學的過程中,作為體育教師要不斷的豐富自身的體育知識,基層學校的學生,對于體育的了解是有限的,絕大多數的知識都是通過體育教師來了解的,因此體育教師必須要不斷的學習,這樣才能夠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而且每一個學生都有著平等的機會來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例如球類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營造一種比較寬松的教學氛圍,利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來不斷的激發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興趣,也利用體育競賽的方式來進行各種體育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會有一種表現欲,主動的參加各種活動,基層學校的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也能夠鍛煉自己的身體。基層學校的學生對于體育活動,往往有著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體育活動對于自身來說是沒有任何的意義的,僅僅重視其他學科的學習,這樣的意識對于基層學校的發展也是極其不利的,基層學校必須要不斷的督促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要組織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來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這樣基層學校的體育教學水平才能夠不斷地提高。
2 體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個性
基層學校的學生性格各異,有些學生是活潑好動、性格開朗的,有些學生是沉默寡言、性格內向的,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就可以通過體育的方式來不斷的調節學生的心態。有些學生性格內向、沉默寡言,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導致的,但是有些基層學校的學生可能是受到家庭和物質因素導致了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這些學生也是渴望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的,但是他們的內心卻是膽怯的,體育活動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樣就可以不斷的改變這些學生在性格上的弱勢,通過與其他學生的交流,這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就可以變得更加的開朗、活潑。例如進行雙人墊球比賽,在比賽之前可以規定要對輸的同學進行一定的懲罰,輸的學生要跳舞或者是唱歌,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還能夠和自己的伙伴進行交流,根據具體的比賽規則來商量相應的對策,這樣在體育活動中學生就有了更多的機會來表現自己,通過與其他同學之間的交流,內向的性格也可以得到改變。基層學校也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特點來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體育教學設備,只有教學設備具備多樣化,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才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相應的體育活動。這樣通過體育教學,基層學校也能夠得到快速的發展,對于學生個性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重視體育教育在基層學校中的作用,促進體育教學的快速發展。
3 體育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當代基層學生大都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而現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孩子,全家人都把孩子當成掌上明珠,百般遷就,舍不得打罵,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狹隘,以自我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會缺乏集體主義精神,凡事不顧大局,只想到自己,進而極有可能會破壞班級的團結,引起同學的不滿。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針對這種情況,可有意識地開展一些能夠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教學活動。如,接力賽。不管你個人的跑步技術如何精湛,但沒有隊友的配合,在接力賽中往往也會落于人后。接力賽需要高度的合作意識,需要隊友間互相配合,互相鼓勵。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團隊的力量,取得佳績。通過這種體育活動,能夠讓學生真切、深刻地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從而使他們改掉自私、狹隘的壞毛病,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把集體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學生則會樹立一種合作的意識,進而形成一個守紀律、爭上進的集體。
4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
有些基層學校學生把體育當作一種被動的任務與負擔,有些學生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認為參加體育鍛煉是浪費時間、花費精力。在初中階段教師、家長對學生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考上重點高中。所以對文化科目抓得很緊,而認為體育可有可無,從而導致文化課教師作業布置量非常大,學生課余負擔過重,使學生無法抽身于體育鍛煉,殊不知體育鍛煉能促進身心健康,提高學習效率。體育興趣就是人們力爭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我們都知道,在身體素質和原有技能水平大體一致的情況下,有體育興趣的人較無體育興趣的人活動效果更優。這是因為體育興趣對體育學習和鍛煉有指向和強化作用。學生一旦對體育產生興趣,就會對此傾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產生持久的注意,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維、牢固的記憶、豐富的想象,雖然體育活動要求他們付出較多的體力,容易產生疲勞,但是他們還是精神飽滿,積極參與,全力投入,努力進取。為此,體育教師應在體育教學中,最大限度的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
5 結論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教學并不是浪費學生的時間,而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它能夠使基層學校學生全面地了解自身的特點,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將來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基層學校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唐國鋒.淺談體育運動的重要性[J].赤子:上中旬,2015(2).
[2]譚波爾.淺析體育課的作用[J].新課程:中學,2014(6):148-148.
[3]李鑫.淺談體育運動的意義[J].科技信息,2010(2):283-283.
[4]李偉民等.《上海市中小學二期課改〈體育與健身〉學科的定位與改革思考》.體育科研,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