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應
摘 要:為了做好小學高年級教學中的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工作,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掌握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根據這些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從而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本文就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如何有效的進行創新思維培養做了分析以及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學生;高年級;創新思維
小學高年級學生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所以在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更為重要的是,創新思維不僅是促進學生良好發展、成長的關鍵要素,更是促進國家發展的關鍵力量,少年強則國強。而在眾多的教育學科之中,小學高年級數學以邏輯思維、創新思維方面有著其獨到之處,需要小學高年級數學教育人員能夠充分的認識到這些特點,并在這個基礎上恰當的教育方式,促進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教育成果的提升。
1 高年級小學生的思維特征
在五、六年級小學生正處于高年級階段,他們的思維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思維材料和方式發生了變化,這為中高年級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準備了條件。(2)思維品質有所發展,辯證思維開始出現,這為中高年級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思維品質反映了每個學生的智力或思維水平的差異,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等幾個方面。低年級學生在數學思考中,在解決一個問題時,主動思維較少,往往只是停留在直觀水平上,缺乏一定的自覺性和無法從邏輯層面上說出如何解決問題。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主動思維開始增強,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發展,開始獨立思考、操作能力不斷提高,對有些內容不都全盤接受,開始有了自己主見;特別是從三四年級開始,他們已經能夠多角度思考問題,甚至一些異想天開的新奇念頭經常會出現。由于心智的發展和教育的各種因素影響,學生的思維品質開始出現分化,主要表現為:(1)是學生思考問題時主動思維傾向存在,但是不能很快進入思維狀態,還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缺乏正確思維方法;(2)是數學知識是按一定的內在聯系組織在一起的,學生還不能對所學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和理解;(3)是教師不能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降低分化的方法。
2 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創新思維培養的有效措施
2.1 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激活學生創新思維
在學習新課時,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操作感與知識遷移的指導,要加強從知識整體與局部分別設計有坡度、有層次、有啟發性并且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系列問題,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新知識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得出結論,發現新知規律,從而培養其學習能力,發展其智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注重進行思維誘導,教給學生知識的思維過程而不是結論;在學習數學中的概念、法則、公式、定理時,同時要融入學生較為感興趣、熟悉的元素,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并通過多種有效方式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方法進行有效思維的能力。
比如筆者在使用人教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小數乘整數”章節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的對學生創新思維進行培養,于是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優化了相對枯燥的習題,成功的在例題中引入了學生生活中較為感興趣的元素,塑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取得的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完成“小數乘整數”相關知識點的講解之后,見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知識基礎,為了能夠使這些知識能夠得到鞏固,筆者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某一天,喜洋洋被灰太狼抓住了,但是喜洋洋憑借聰明才智,在灰太狼熟睡的時候逃了出來,在灰太狼醒過來之前喜洋洋有就十九分鐘的逃跑時間,并且喜洋洋的吧奔跑速度為每分鐘零點四千米,問當灰太狼醒過來的時候喜洋洋逃出幾千米?當筆者提出這一個問題的時候數學課堂瞬間熱鬧了起來,學生們紛紛根據問題開動大腦、積極的進行創新思維思索以解決問題,并且學生們在課堂上紛紛發出了自己的聲音、說出了自己的見解。筆者見時機已經逐漸成熟于是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進行分組討論的過程中筆者深入到學生之中,進行了必要的引導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進一步的得到激發。當分組討論表進行到一定程度,開始進行下一階段的分組回報,每組都說出了自己的計算結果,從整體教學效果上來看,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要素,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提升高年級數學的相應教學效果。
2.2 注重學生獨立思考過程,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發展
培養學生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即是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后能完整地敘述自己思考的過程以及說明理由的過程。而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思維的關鍵是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讓學生學會思考。學生體會到思考的樂趣,就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而思考方法的獲得必須靠學生自己獨立思考來領悟。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創新教學,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培養學生善于質疑的良好習慣,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等等,逐漸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數學材料的過程中掌握思考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能力。
比如筆者在使用人教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小數乘小數”章節教學過程中,為了切實有效的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得到鍛煉,筆者在進行“小數乘小數”章節教學的過程中,基于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整數”的相關知識,所以筆者在進行小數乘以小數教學的時候,沒有直接開始教學,而是讓學生以積極發言的形式回顧小數乘整數的要點,當學生討論有一定成果之后,筆者開始引導學生思考小數乘小數運算特點。當這個問題提出之后,學生們紛紛凝神思考,并且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通過借鑒小數乘整數的運算方式,運用創新思維開始思考新的知識,在這種情況學生的創新思維、獨立思考能力都得到了突出的培養。在使用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夠對課堂教學過程有較好的安排,能夠把控好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還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夠做好相關的引導、鋪墊工作,只有在這幾個方面做好了準備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獨立思考環境,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結束語
數學教學不僅要重視傳授數學知識和培養學生技能,更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質,才能給他們一片自由飛翔的藍天。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徹底解放出來,在探求知識的漫漫長途中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郭敏.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成才之路,2010,(19):65-66.
[2]郭愛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疆教育,2012,(2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