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萌
【摘要】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大學生理解和運用漢語的能力,開闊大學生文化視野,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是大學語文課程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語文 現代信息技術 教學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24-01
一、現代信息環境對大學語文教學的沖擊
在現代信息環境中,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是多元化的,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營造了一個集音、像、畫于一體的超文本空間, 網絡資源的共享徹底變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學語文教學中涉及到的作者介紹、字詞句要點釋義、課文分析、人物品評等內容,學生都可以通過網絡搜索得到答案,而網絡課程的建設、網絡資源的共享更是讓學生的學習有了多樣化的選擇。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獲得大量的相關信息,教師和教材再也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
二、有效把握信息技術優勢,為大學語文教學開拓空間
面對現代信息環境對教學的沖擊,我們應該轉變教學觀念、轉換教學方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其引入課堂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并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
1.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大學語文是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核心課程,人文素質的提升、人文精神的培養需要一個濃厚的人文環境和人文氛圍,需要在潛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大學語文教學中情境式教學必不可少,情境的完善除了教師的精心準備和課堂教學語言、材料的運用之外,現代信息技術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手段。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精心設計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情境,合理組織畫面,配以動感,不僅可以傳播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可以變靜為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欲。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可以使學生在充滿情趣與快樂的情境中感受文學的美,提升人文情懷。
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擴展教學內容
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現代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發生了轉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加入到了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音頻、視頻綜合功能,展示豐富多彩的內容,有助于擴展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認知。比如,學習中國文字的發展演變時,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漢字的字形變化、不同字體的特點、古今同一個漢字的寫法對比,使學生對知識有了直觀的認識,還領略了中國書法的獨特魅力。
3.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學習方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教材為中心,過分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忽視了學生這一認識主體個性作用的發揮。片面夸大教師知識的傳授,忽視課堂上其他環境對學生的潛在影響,就會造成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下降、創造性差。
新的教育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分析、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強調在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提出教學要求和問題,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去搜集、處理信息,進行討論、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知識面廣了、視野寬了,還鍛煉了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大學語文教學建設的探討
現代教育技術的革新,帶來了大學語文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教學中的科技手段打破了傳統的授課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參與教學,增強了審美性、趣味性,強化了記憶,教學效果顯著。但是,在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教學的同時,還應該注意一些問題。
1.合理定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現代多媒體技術有很多優勢,將其引入大學語文的教學中能達到延伸課堂的效果。但是,課堂教學中教師依然是居主導地位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則是輔助性的,不能喧賓奪主。
2.合理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一定要與教師的教學意圖和思維相聯系,不能照搬、照套。強調圖像、聲音的作用,但不能過多使用、過于花哨,形式大于內容反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課堂教學。
大學語文教學在現有的信息環境中,正在逐漸擺脫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始充分利用各種媒介資源和手段,極力將教學的內容、教學的藝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發展到一個嶄新的層面。重視現代信息技術,明確現代信息技術在改善知識顯現形式、激發情感等方面的巨大影響,將有效推動大學語文的教學建設。
參考文獻:
[1]秦芹.大學語文教學的媒介探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2.
[2]舒立輝.網絡環境下構建大學語文教學新模式的探討[J].理論觀察,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