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
【摘要】本文通過對國家及自治區相關文件的深入學習,了解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背景,認識到轉型發展的意義,剖析了高校教師,尤其是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參加“雙師型”實踐鍛煉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轉型發展 “雙師型”實踐鍛煉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177-02
一、轉型發展的背景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2016年01月15日,2016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袁貴仁部長在講話中指出: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6個省市啟動了改革試點,3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制定了轉型方案,全面推進部分高校向應用型轉變。2016年8月3日,自治區教育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印發《關于開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確定寧夏大學新華學院等5所高校為整體轉型試點高校。
二、轉型發展的意義
1.從背景來講,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進步,經濟升級、產業轉型的關鍵期,推動高校的轉型發展,實質上是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獨立學院作為本科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整體轉型,對接地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趨勢,有助于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2.從國家的需求來講,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重振工業和萬眾創新。“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高校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使命,積極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主動融入國家創新體系中去。為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技術革新等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
3.從學院發展來講,學院將以本輪試點轉型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契機和關鍵突破口,緊密結合“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等國家向西開放戰略平臺,對接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發展重點領域與導向,找準轉型發展著力點、突破口,增強為寧夏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為行業企業技術進步服務的能力,為學習者創造價值的能力,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全面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為建設開放、富裕、和諧、美麗寧夏提供強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撐。
因此,引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發展,是推進我區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加快應用技術人才培養,提升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轉型發展就是要注重基礎、強調應用;要依托學科、面向應用;要讓培養的學生更加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讓學校更加具備服務地方、服務行業、服務產業的能力。這種發展理念不僅貫穿于高等學校的專業教學,更要體現在基礎課程的教學和課外社會、科技活動中。
三、高校教師“雙師型”實踐鍛煉的意義
2015年10月,三部委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其中轉型發展主要任務第14條提到各試點高校要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該意見指出各轉型高校要調整教師結構,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到企業接受培訓、掛職工作和實踐鍛煉,增強教師提高實踐能力的主動性、積極性。
一方面,“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是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前提。“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的基本途徑。“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就業率。
另一方面,大學數學是科學和技術的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學科在與其他科學的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中日益壯大。它越來越多的滲透到科學與工程技術的各個領域,成為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轉型發展背景下數學教師參與到“雙師型”實踐鍛煉計劃中來,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對于深化大學數學教學改革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教師通過到企業接受培訓、掛職工作和實踐鍛煉,可以了解到該企業的文化、規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熟悉相關崗位的主要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及所需要的技術知識提升通道。作為一名獨立學院的數學教師,我主要面向計算機及網絡工程專業教授高等數學及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實踐鍛煉期間,我有意識地,主動地去了解網絡技術工程師,計算機系統維護工程師等崗位,具體學習內容有:測試移動網絡數據,通過數據分析,評估網絡性能,通過提取網絡KPI指標,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找出網絡存在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優化方案。
在實踐鍛煉期間,通過調研、跟班等形式,教師可以了解到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產業發展趨勢;熟悉企業相關崗位(工種)職責、操作規范、用人標準及管理制度。這有助于教師樹立多樣化的人才觀、終身學習觀等新型的教育觀念和正確的創新創業教育思想觀念,以及“面向全體、人人參與”的創新創業教育意識。教師是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的主力軍,先有創新的教師,才會有創新的學生。
在實踐鍛煉期間,教師還可以學到所教專業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這有助于促進教師自身“雙素質”、“雙能力”的全面提高。通過實踐鍛煉,我認識到要想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率就得要求我們的學生有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及學習能力,還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良好的邏輯分析能力和不怕吃苦、刻苦鉆研的奮斗精神。
總之,今后會將自己在實踐鍛煉時學到的知識融入到教學中,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引導、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溝通協作能力。
四、結語
教師是確保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教學方法、教育理念、科學研究能力以及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都影響著高校的辦學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通過參加“雙師型”實踐鍛煉,可以使教師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與生產實踐脫節之處、與企業需求不匹配之處,可以增強青年教師提升自己“雙師雙能”和綜合素質的意識,最終為推動高校與行業企業深化合作,為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為學院的轉型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余錦達,楊淑玲.創新創業背景下高等數學教學方法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4:122-129.
[2]郭瑩.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J].師資建設,2014.12(67):86-87.
[3]曾一帆,黃仁剛,姚波.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標準與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1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