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廷規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工具學科,其在生活中的應用是極為廣泛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將數學知識同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的聯系,通過這樣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本文就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生活化氣息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04
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提倡將教學向生活回歸,并鼓勵教師嘗試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來進行課程教學。通過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大部分教師都已經了解到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方法,也了解到了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基本需求,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時把教學的課本知識同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讓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內容趨于生活化,教學的方式也開始逐步源于生活實踐,使得小學數學教學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延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選擇學生身邊的、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將實際問題結合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轉化,提出和所教授數學知識相關的問題,借生活化的案例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情感認知上的共鳴,通過生活中的實際體驗來促使學生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從而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
一、教學中導入生活化的案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重點把握的一個部分,學生只有對一門學科感興趣才能夠更為積極主動的對其進行學習,換而言之,“興趣”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直接動力,教師要善于找出數學在生活中的蛛絲馬跡,同時在教學中要兼顧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生活中同數學相聯系的素材進行加工,將其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呈現。如在教學中穿插故事、游戲、表演等,讓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借此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在數學知識、學生、現實生活三者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打破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隔閡。
例如,在對“認識人民幣”這一章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調查一些生活中使用的人民幣的面值各是多少?這樣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學生就對人民幣的面值有了一個大概的認知,教師講課的時學生的反映就較為主動,課堂的活躍氣氛就被帶動起來了,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數學課堂學習的興趣。又如,在進行到“克與千克”這一章之前,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場景,某同學感覺身體不舒服,媽媽就叫他去中藥店抓點中藥,順便買一包白糖回家。這個時候問題就出來了,中藥中每味藥的計量單位是什么,白糖的計量單位又是什么?這時候學生就會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對問題作出回答“中藥中每味藥的計量單位是克,白糖在超市的計量單位一般是千克,部分小店是論克或者斤、兩”。這樣教師從學生日常的生活實際出發,將生活化的情境導入到了日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了數學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知道學好數學對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這樣在不知不覺間就激起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具有生活化氣息的情境
課堂情境創設的生活化是為了充分利用學生的感性認知,同時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增強課堂創設情境的感染力,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同時,在課堂上通過對現實情境的描述,讓學生身臨其境,對其中的數學問題進行發現、觀察、理解。小學生對數學的認識一般是從身邊的人、事、物開始的,只是這一過程不易被學生所察覺。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只要教師同學生討論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每個學生都變得能言會道,基本都能說出對這一問題的個人看法。因為這些都是在生活中經歷過的,所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被學生深深的引入到腦海之中,同時因為這些問題激起了學生在生活中累積的經驗,學生很容易就將這部分知識同腦中的生活經驗相融合,這也使得學生能夠更為快速、準確的獲取問題的解決方案。
例如,在進行“年、月、日”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年月日,并讓學生回家去找父母問出自己出生的年月日,結果每個學生都回家向父母問了自己出生的年月日,部分學生還將一些比較有意義的年月日給記住了,比如國慶、五一、小學第一次考試的時間等,這就說明了學生對生活化的數據是極為敏感的,同時學生對這部分數據的興趣極為濃烈,從而促使學生樂于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三、數學教學當走向生活化,并深入到生活的根本之中
豐富的生活背景是數學生活化教學建立的基礎。在日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時刻注意挖掘出數學課本中關于生活的部分,盡力把數學課本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融合,創設一個開放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問題進行積極主動探索,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首先,讓小學數學教學回歸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進行實踐活動機會,讓學生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將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同時將數學知識同日常生活建立起必要的聯系。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就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學會運用生活中的經驗來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同時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上,這樣就完美的詮釋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這一句話的含義。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幾點干什么”的小活動,并準備一個大大的時鐘模型,讓學生跟著教師一起做游戲,教師用時鐘撥出不同的時間,學生在本子上寫上時鐘顯示的時間,并寫出這一時間一般日常生活中該干什么。這樣就很好的體現除了時、分、秒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其體現出來的使用價值,還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其次,將小學數學教學用于生活。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終極目的,也是小學數學的價值所在,因此教師除了在日常數學課堂上進行知識的教學外,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例如數學課本中涉及到加減法運算的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聯系生活中商品買賣的場景,借此來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整個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出來,讓學生樂于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是對教師的一種考驗,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扮演好學習的組織者、教學的引導者、學生學習的鼓勵者這三個角色。同時,教師還要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穿插進生活化的實際案例,借此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充滿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將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落到實處,使得小學數學教育保質保量地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