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良
【摘 要】在進行素質教育改革的今天,創新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當今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創新,而創新能力培養與教育密切相關。小學階段作為智力開發與創新意識培養的關鍵時期,更要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意識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49
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當今社會,創新能力的有無決定著一個人的發展前途,創新型人才也是當今社會進步的需要,創新意識就是以新穎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以不同于常規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利于產生新穎獨到的成果。作為祖國新一代的接班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這就決定了小學生蘊藏了豐富的創新意識,亟待老師去挖掘去培養。小學數學除了學習必要的實用功能外,在開發智力方面也有著很大的作用,那些銘記于頭腦中的數學精神和數學思維方法,長期地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發揮會作用。數學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這與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更是分不開的,它注重方式方法,鍛煉思維能力,讓思維更加敏銳,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其創新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尤其注意將數學的思維與創新意識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創新意識,學以致用,為以后的學習生涯打下堅實基礎。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發展潛在創新意識
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不能持久認真的關注某一樣事物,容易為一些新奇刺激的事務所吸引。作為小學數學的教育工作者要緊抓小學階段的這一學習特點,在課堂上營造自然輕松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借助手邊的道具,更加直觀的展示所學知識,將知識聯系實際,解決生活中常見問題學以致用。利用好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展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講課時,盡量使用輕松親切的語調,拉近與同學之間的距離,營造一種和諧、愉快、民主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學習更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展示創新思維。樹立自信心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設置一些小問題,讓學生來回答,既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也能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給每個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鼓勵學生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即使說錯也要給予鼓勵,不挖苦諷刺,尊重每一位學生,做到以人為本,落實教育的目的。在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的同時,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激發其發散思維
質疑,就是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敢于獨立思考、追根究底、探索未知的過程。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首要條件,是創新過程的萌芽,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作為創新的第一步,質疑的過程往往被扼殺在搖籃里,在應試化教育的今天,很多時候我們一味的追求升學率,提供給學生最標準的解題方法,避免學生在考試中失分,這恰恰忽視了學生自己的創新意識。
就小學數學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沒有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小問題,一味的傳授最標準的解題方法,沒有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不同的解題方法,同時也做不到舉一反三。而在如今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做的就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其發散思維,讓學生尋找不同的解題方法,用同一種解題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在做了多道類似題型后,自己總結出解題思路和方法,這就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對于以后的學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不忽視學生提出的小問題,加以引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做到有耐心,尊重學生,使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開展互助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處于教育的啟蒙階段,打好基礎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小學生在學習上有很強的模仿性,容易被別人的學習習慣所影響,而開展小組合作的互助性學習就很好的抓住了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合作學習強調各小組成員的積極配合,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帶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學習,以優秀的學生為榜樣,促進自身學習的進步,最終達到共同進步,樹立集體意識的目的。
就小學數學來說,開展小組互助性學習,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教師要扮演好引導的角色,給每個小組分配任務,同時可以設置適當獎勵,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好勝心,能夠積極地探索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掌握知識,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學習其他同學好的學習方法,總結出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探討問題的過程結束時也要注重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交流,互相給予評價,展示學習成果,分享學習樂趣,促進小組成員的進步,進而促進班級的進步。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互助性學習中提高創新能力。
四、將知識聯系實際,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創新意識
實踐出真知,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最終也要回歸于生活。數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離不開數學,小學數學作為數學的基礎,更要重視實踐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例如在加減法的學習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本和老師的板書,可以借助算盤等,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加減法的過程,借助算盤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形成對知識的認識和感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樣離不開數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然后用所學知識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意識,聯系生活實際,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并與其他同學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感受他人的思維,進一步激發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發揮自主創新能力,與他人合作,共同進步。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與創新意識密切相關,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挖掘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又將創新意識應用到學習中,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抓上述的幾個方面,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要探索其他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我國培養創新性人才,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